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14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停刊再获新生
一张报唱响中原
▶晚报的第一次
一座城市和她的晚报60年的行进影像
T14
郑晚记忆之版面
630bt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艰难岁月
两停刊再获新生
获评最受读者喜爱的晚报
1964年12月3日,毛主席题写报头的第一张《郑州晚报》

《郑州日报》于1961年1月25日因故宣布停刊,《郑州日报》停刊后,郑州市便只有《河南日报》一家报纸了,其14000份的发行量,根本满足不了人们对新闻和信息的需求,《河南日报》大部分都发行在省直、市直机关和少数大型企业,再加上其数量少,一个单位也不过一份两份,多数基层单位和群众根本订不到报纸,至于工人、学生、市民想看到报纸更是难上加难。据说,当时群众排队购买零售报纸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不少读者为了买一张报纸,往往要到零售点等一个多小时。

复刊后发行增至4万多份

郑州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面向全省、面向农村的《河南日报》不可能用过多的版面报道城市工业、商业、文化等工作,于是,恢复出版《郑州日报》就显得迫在眉睫起来。

1963年10月22日,纪念郑州解放15周年的日子里,这份记录了郑州城发展的报纸得以复刊,并将《郑州日报》改为《郑州晚报》出版,性质仍然是市委机关报。复刊后的《郑州晚报》四开四版,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三版为副刊,四版为时事版。初办时期的《郑州晚报》很有特色,新闻时效性强,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彩,突出了晚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报纸发行增至4万多份。

然而遗憾的是,接下来的10年“文革”使得正蓬勃发展的报纸又陷入濒危之境。其间,各级党报都遭到洗劫,晚报因为有“晚”字,更是罪加一等,于1967年1月7日,晚报被红卫兵查封被迫停刊,印刷厂开始编印出版《红色新闻》。

时间到了1980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新闻事业撑起一片蓝天,祖国的腾飞为新闻事业扬起了风帆。《郑州晚报》筹备小组迅速成立,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在郑州解放32周年纪念日之际,《郑州晚报》试刊第一期出版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来了文艺的春天。《郑州晚报》学习《南昌晚报》《北京晚报》,把晚报特点归纳为:短、小、新、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力求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寓思想教育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办好事之中。为满足读者的需要,开辟了《瞭望塔》、《专访》、《山南海北》、《中州风光》、《管城特写》、《市场漫步》、《街头巷尾》、《学校生活》、《报刊文摘》、《国外风光》、《国际趣闻》等专栏和《普乐园》、《芳园》等专版和各种图片,介绍文学艺术、科技、历史、地理、医药、卫生、国际等方面知识。

1981年1月1日《郑州晚报》正式复刊,仍为四开四版,除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她还针对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开展了不少颇有影响的活动,大有“洛阳纸贵”的气势,1988年6月14日报纸在一版敬告读者因“新闻纸紧张,暂限额发行”。

不断成长的《郑州晚报》在国内新闻界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1994年在上海由京沪两市报界社团组织的全国晚报民意测评活动中,《郑州晚报》被评为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晚报之一。1995年6月5日,日本《正论新闻》报用较大篇幅介绍《郑州晚报》。

拂去蒙尘,摩挲着这张诞生于新中国黎明前夜的报纸,那种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呼啸而来,真切地感动着每个想要触摸它的人。一张报纸开启了一段尘封的记忆,记录了一份报纸与一座城市的不解情缘。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苏瑜 张改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