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14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停刊再获新生
一张报唱响中原
▶晚报的第一次
一座城市和她的晚报60年的行进影像
T14
郑晚记忆之版面
630bt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峥嵘初露
一张报唱响中原
1949年7月1日 《郑州日报》创刊号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郑州解放不到一年,刚刚平静下来的郑州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而此时,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局的机关报《中原日报》已随战事的转移而南迁武汉改出版《长江日报》,使得郑州一时没了报纸,这不免让刚获得解放的郑州人民在体验当家做主人的喜悦的同时,如同突然缺少了耳目一般,夹杂着些许失落。《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的前身,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赶在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之际,承载着替民众指引方向的重任开始出版了。

《郑州日报》创刊时四开四版

战争硝烟还未散尽,“宜将胜勇追穷寇”的呼声,响彻当时城区面积只有5.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讴歌党的领导和革命的胜利、宣传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不畏艰苦的精神建设家园、恢复生产的雄心壮志,《郑州日报》这份郑州唯一的报纸,一开始就彻底征服了沉浸在解放胜利喜悦中的郑州人民,当时发行6000多份。

创刊时的《郑州日报》为四开四版,一版为国内外要闻,二版为地市新闻,三版为文艺副刊,四版为时事。创刊初期,办报条件异常艰苦:编辑部设在裴昌庙街29号一座学校旧址内,两排土坯结构的简陋平房就是“办公楼”;室内床前放一张桌子,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编辑记者伏在残缺不全的桌上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编写稿件;编辑部只有一辆自行车,供专跑郊区的记者使用,市内记者下基层采访只能步行;雨天,记者连把雨伞也没有,披着雨布踏着泥泞出去采访;电台抄收新华社电讯全靠人工;印报设备极为陈旧,只有两台手摇四开平台机,因为经常停电,工人们靠手摇大轮印报,排字工人靠蜡烛照明拣字、拼版;当时纸张也非常奇缺,印刷的报纸多数为本地的厚麻纸,印的报纸很不清晰。然而,艰苦的工作环境不但没有影响报纸的正常出版,还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新闻从业人员,并建立了一支优秀的通讯员队伍,架起了机关报和市民亲近的桥梁。

一年就有900多名通讯员

据创刊时工作人员的回忆,创刊不过一年时间,通讯员已达900多人,遍布各行各业,使得报纸走近市民,也使得市民愿意亲近报纸。1950年7月1日,在纪念报纸创刊一周年之际,报纸在第二版上特意刊发了《共同努力实现地方化群众化》的文章,指出报纸的版面还不很活泼,多是冗长乏味的长篇大论和千篇一律的零碎新闻,很枯燥,很沉闷,缺少为群众喜欢的生动活泼的东西,考虑到当时民众文化程度有限的现状,报社还特意提出,在文字上要深入浅出,使每一个读者都能读懂或听懂。

1959年,登封、密县、新郑、巩义、荥阳由开封专区划归郑州市。为适应城区扩大、人口增多的需要,郑州市委决定《郑州日报》于1959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报人们怀着舒畅愉快的心情和无比坚强的信心,跃进新的一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