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13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疯狂广告
这双手令人心酸
勇记者抢拍瞬间
一座城市和她的晚报60年的行进影像
T13
郑晚记忆之影像
630bt1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炸药将爆
勇记者抢拍瞬间
回到报社,才感到后怕
刊登时间:2000年1月29日 版次:头版 摄影记者:李建峰

普利策曾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媒体就像轮船上的瞭望塔,当它发现前方的冰山、暗礁时,能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在安全的情况下,媒体的这一作用并不一定能凸显,但一旦遭遇危机,媒体的瞭望功能就被放大了。

遭遇胸绑炸药的歹徒

2000年的1月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让我们透过镜头看到了媒体人的责任。

2000年1月28日,市中心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一名中年男子胸绑炸药欲冲进陇海路与京广路交叉口的郑州铁路局图谋不轨,在进院无望的情况下,这名男子拦下一辆公交车以引爆炸药相威胁,与警方对峙一个多小时后,机智的民警终将这名男子制伏。《郑州晚报》记者李建峰(现任职《河南日报》)现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瞬间。

李建峰回忆道:那天14时15分,我从一家企业采访回单位发稿,当行驶到陇海东路时,一辆辆警车从我旁边呼啸而过。出于职业敏感,我意识到前方一定发生了大事。不由分说,我紧跟警车强行跟进,到达了事发现场。推开人墙,便发现一名男子胸前绑着酒瓶,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警察看到我往前走,呼喊道:“不要靠近他,他身上有炸弹!”我定神观看,发现周围已经有数家媒体的记者在现场,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警察形成了一道人墙拦阻群众靠近,在几处制高点上,警方狙击手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击毙可能伤害到群众的这名歹徒。

当时李建峰使用的是一台尼康F5和FM2胶片相机,F5装彩色胶卷、FM2装黑白胶卷,由于没有携带长焦距镜头,加上警方的极力拦截,记者很难靠近歹徒,几次拍摄都无法辨清歹徒的模样。

“14时30分左右,群众越围越多,我手持相机一刻不停地举在眼眶前,随时准备抓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该男子多次出现情绪过激行为,我也随着警方人员一步一步向该男子靠近,10米、7米、5米。当男子突然高喊时,我迅速按下了快门,拍下了歹徒的狰狞面目。”

不过,如此危急的时刻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插曲。李建峰的F5相机由于长时间测光,快门竟然按不下了,他快速把闪光灯内的电池取出,换出相机内的电池。为防止不测,李建峰一直把FM2相机放在心脏部位,试探着一步一步往前靠。时机终于来临,当这名男子晃动着身体刚刚迈步向前移动时,其左侧的民警一个健步扑向歹徒,后面的民警一拥而上,夺下引爆装置。而李建峰也用相机中剩下的不足10张胶片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这张照片也获得了当年全国新闻摄影一等奖。

直到今天,事情已经过去了9年时间,李建峰仍说:“当时回到报社发稿时,由于过度紧张,我一直无法平静下来,那时候才感到后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