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豪迈诗篇。
恽代英,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恽代英受陈独秀创办的著名的《青年杂志》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后来成为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春,恽代英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联系,开始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年秋,他翻译并发表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部分章节。不久,他受《新青年》杂志委托翻译并出版了考茨基的中期著作《阶级争斗》,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重要领导人都曾发生过深刻影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同年底,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4月,他到四川泸县,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1923年初,他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和西南公学任教,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亲自撰写并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几十篇通讯,使《中国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右派的重要阵地。1923年,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恽代英提出要在统一战线中注意“为无产阶级树根基”。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