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7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忽然正义
心灵的窗户
豫商的郑州看点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豫商的郑州看点

□赵富海

觅寻豫商的文字和影子,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豫商,是他们打造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传统商业精神和理念,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气魄、地位、贡献,至今影响着现代人和现代生活。

伊尹、弦高:商业鼻祖与爱国商人

其时夏代出了两个最著名的商人:一个是商丘的王亥;另一个是郑州的伊尹。

郑州的伊尹出身奴隶,被卖进商王宫后,凭他善煲汤炒菜接近商王,“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而成为宰相。商汤征得天下,伊尹功不可没。在他几进几出夏王朝“摸底”、“采点”之后,认为打败夏桀最好的办法是将夏的国库粮食弄空,办法却是商业活动。伊尹组织人力、织帛与绸缎,动用大批牛车将绸缎运到夏换粮食,国库无粮,军中恐慌,兵将失去战斗力,夏败于商。这可谓是华夏大地的第一场“商战”。伊尹是“两栖明星”,中国第一位贤相、烹饪祖师,这样的光芒,遮挡了他作为商人的经商活动。

公元前627年,弦高牵12头肥牛自郑国(现新郑)出发到洛阳贩卖,途中发现秦国军队要偷袭郑国,他一方面派人回国报告,一方面用计应付秦军,称自己是奉了郑国国君之命,以12头牛和4张熟牛皮前来犒赏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遂放弃了偷袭郑国的打算,郑国得以保全。事后郑国君要用存国之金奖赏弦高,弦高不受而去,继续他的贩牛生涯。

郑桓公、子产:商业法典与商市

郑桓公由陕西迁都新郑,“桓公东迁,并与商人俱”。建郑国都城商人们是出了大力的,于是郑桓公与商人们订立了一个盟约,约束和规范政府与商界。“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意思是说:商人不损害国家利益,政府不干涉商贾的生意,任其自由经营;商人有价钱的货品,政府不索要也不过问。为此,《左传》记载:“持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令。”所谓“质誓”的“质”即盟信。郑桓公与商人们的盟约“质誓”可谓中国的第一部商业法典。

有法必依,宰相子产是“质誓”的执行与监督者。子产对待南来北往的客商“宾至如归”,商人们“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市场进一步规范,城内一日三市,分朝市,大市和夕市。“大市,日晷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流传至今的《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寓言,正说明这里商业空前繁荣。

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诗经·郑风》诞生在这块热土上。“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一派祥和景象。

康百万、德化街:“留余”与生意经

康百万家族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依靠农、官、商一体发家,“留余”家训创造了不败神话。晋商乔致庸亲临拜望康百万应魁,赠送葡萄树一株,这株情系晋豫商家之谊的葡萄树,现在仍旺生旺长在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前后富裕了12代,兴旺达400年,要比晋商乔家大院早100多年,大19倍。它的奥秘所在就是“留余”。康家信奉“财不可散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思想。在康家客厅正上方高悬一块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上书:“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德化街是郑州的百年老商街,是中华32条名商街之一,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街名德化是“以德育人,以德教化人”。其二是传承了数千年豫商的商文化、经营之道、商人魅力和生意经。经营上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薄利多销,多中求利”,“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要想多卖钱,就得商品全”等经营原则均是对先辈豫商经营之道的传承。而在商业道德上,德化街以诚信为本,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和气能招千里客”,“美言成交易,信誉招千金”,“三分生意,七分仁义”,尤其强调的是“做生意三件宝,伙计、门面、信誉好”。

这样的商街曾在20世纪30年代吸引了华侨巨商陈嘉庚来此办公司,中国最大的国货公司在这条街上安营扎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