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顾嘘寒问暖,忽略能力培养的提问
接孩子回家时
多半家长不会问“问题”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今天老师都教了你什么?”“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几乎在每个幼儿园,总会听到家长关切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仔细一听会发现,在“亲子交流”中,除少数家长的问题能起到培养提高孩子的能力外,半数的家长不会问“问题”。
家长究竟问些什么问题才能既达到亲子交流的目的,又起着培养孩子能力的作用?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晚报记者 唐善普
记者调查——
70%以上家长爱问“吃什么”
11月19日和20日下午,记者在市区的两家幼儿园作了一次小调查。
调查发现,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句话是问孩子吃的问题,这类家长占到了70%以上,还有些家长会接着问孩子在一天里的学习情况:学的是什么,记住了多少,老师提的问题会不会等。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里,仅听到有两个家长问到孩子“有没有淘气?”其中一个母亲问“宝宝,你今天有没有帮小朋友啊?”让记者欣慰的是,这个小家伙很自豪地告诉母亲,他帮旁边铺位的小朋友放好了鞋子,阿姨表扬了他。
另有三个家长只是在孩子来到面前时,其间的两三分钟里,孩子的父母只是简单的说了“快走”、“坐好了”,再没有听到其他的交流方式。
老师建议——
启发提问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针对调查结果,一家双语幼儿园的孙姿老师认为,家长除了嘘寒问暖外,尤其不能忽略对孩子的一些能力培养的提问。
孙老师说,家长应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掌握和明白了哪些新的知识、能力。“这就涉及到家长如何对孩子提问题的技巧。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用启发式提问。”
退休幼儿老师张曼建议家长,可以多从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感受,学到哪些新的东西、会唱哪个歌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学了什么歌?”“讲讲最好玩的事儿给妈妈听。”“你今天帮老师做好事了吗?”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把熟悉的事告诉你,头两次他可能说不清楚,说不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启发,慢慢的提问,坚持下来,孩子甚至会主动告诉你在幼儿园里的情况的。
专家认为——
“亲子交流”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接孩子的家长中几乎占四成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一位奶奶告诉记者:“孙子前年上的幼儿园,每天都是我接送。”谈及接孩子时的交流,这个奶奶说“没想那么多,就是下意识地问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啊。”
“‘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从事幼儿心理研究指导的教育业内人士田玮告诉记者,特别是由老人接送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交流。如时间允许,最好由父母来接孩子回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充分的“亲子交流”,如果提问得当,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概述、记忆等多方面的能力。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还应让孩子表演学的游戏、歌舞等,培养表演及动作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