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巩义,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全国经济百强县,河南县域经济总量第一,数家上市公司,数不清的企业和矿山,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它厚重的历史和人文。数千年的时光掠过,历史不断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始建于汉代的慈云寺;诗圣杜甫故里;市区规模宏大的北宋皇陵;堪比乔家大院,代表了豫商文化的康百万庄园……
“郑州移动·郑州晚报踏访郑西高铁”特别报道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巩义。
晚报特派记者 邢进 孙娟 /文 王银廷/图
新巩义站站房月底前可以交工
7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了位于巩义回郭镇的清中村,根据规划,新巩义站就藏在这个村落里。由于道路没有修建,记者费了近40分钟也没有找到新火车站,最终颇费周折,穿越了荒草地和坑洼的泥地,一座崭新的车站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座两层高的建筑物开阔大气,钢灰色的外立面和钢结构的玻璃门充满了现代感,与郑西高铁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元素相得益彰。记者在现场看到,客运站房主体框架即将完工,站房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现有巩义火车站建筑面积的近两倍。已近傍晚,站房内灯火通明,不少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紧急施工。施工工人告诉记者,这个站房月底前可以交工。
第一批开通城市
可能暂没有巩义
虽然巩义站的主体建筑已经颇具规模,但记者注意到,如今站前广场仍是一片泥土地,没有任何开通前的迹象,也没有通往外面的道路。记者从巩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巩义市有可能不会成为郑西高铁第一批开通的城市。但这一消息还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虽然如此,但郑西高铁即将投入运营的消息早已在巩义市坊间传开,并成为市民热议话题。“以后坐高铁去郑州办事,哪里还用开自己的车,比私家车快好几倍。”巩义市一名公务员周先生说。甚至不少市民期待,春节期间坐高铁去郑州购买年货。
“春运前巩义站到底能不能开通?”记者发现,这样的疑问充斥在网络中,也表达出巩义市民对这条铁路的热盼。由于新巩义站建设在回郭镇,距离市区还有十几公里距离,为此,不少市民建议政府修建一条双向8车道的快速通道,开通公交车,这样会方便市民来往。
退休干部聂爱玲
在西安的姐姐回巩义吃午饭还不耽误接孙女放学
位于巩义市中心的北宋皇陵,早已成为巩义市民晨练和散步的场所。8日清晨,我们的特别报道组来到了这里,遇到了晨练的巩义市民聂爱玲。
56岁的聂爱玲是巩义市计生委的退休干部,无巧不成书,她竟然在西安出生,并度过了童年时代。至今,她家族的大部分亲人都还工作和生活在西安。
聂爱玲对郑西高铁的开通,有着比别人更为迫切的心情。“我对西安太有感情了,年轻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年纪大了,晚上做梦都是小时候在西安生活的场景。”可是,因为交通不够便利,从巩义乘火车到西安,最快也要7个小时以上,探亲往来非常不便。“要提前很多天计划,预定火车票,每去一次都要提很大的劲。”所以,聂爱玲几年才能回一次西安。
等到郑西高铁开通之后,从巩义到西安只要一个多小时。聂爱玲憧憬地说,这样就可以早上出发,中午赶到西安亲戚家包饺子,晚上又可以回巩义家中。“说去就去,再也不用这么麻烦了。”聂爱玲说,她从小生活的东五路已经随着城市的发展不见踪影,原址上耸立起了高大的立交桥。“我每回去西安,都要专门从那桥下过一过,看一看。”以后去西安方便了,聂爱玲打算故地重游,一一踏访小时候去过的记忆深刻的地方。
昨晚8时许,记者意外接到了聂爱玲的电话,她说得知郑西高铁即将开通后,她兴奋地给在西安的姐姐聂喜銮打电话,让姐姐猜猜多久可以到巩义,姐姐说“以前要7个多小时,乘高铁估计得三四个小时吧”,当得知1个多小时就能到巩义时,姐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开心地说:“以后早上送完孙女上学,中午就能赶回巩义吃饭,晚上回去还不耽误接孙女放学。等郑西高铁开通后,我要乘坐第一趟回去看看。”
养猪专业户老姚
什么时候我的猪能坐上高铁卖到西安?
老姚是巩义的一个养猪场老板,他的猪场就建在郑西高铁下面。看着高速铁路一天天建成,老姚的心里也有了自己的盘算。“朋友们跟我开玩笑,说我的猪场就在高铁下面,干脆直接建个滑道,一头搭到高铁边,把猪直接送上去,用高铁运到西安去卖。”对这个玩笑,老姚却当了真。对于高铁,他了解的不多,他只是单纯地想,能不能让自己的养猪场也能享受高科技、高速度带来的便捷。
他曾经找修路工人问过,“高铁开通后,能不能给我和我的猪留个位置?”虽然招来的是修路工人的哈哈大笑,但老姚并没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现在只是运人,但也没准发展着发展着就能运货了呀!现在这个社会不光运人要快,运货也得快不是?守着高铁,总有一天我也能沾上光。”老姚说,他期待着自己的猪能通过高铁卖到西安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