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1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眼天下
名人有约
都市言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放眼天下
刘明福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全书从战略高度,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提出中国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开辟“中国时代”,创造“无霸世界”的军人全新主张。中美两国在21世纪围绕冠军国家的竞争,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一场大国竞争。它不是“决斗型”的大战竞争,也不是“拳击型”的冷战竞争,而是“田径型”的比赛竞争,从而终结世界霸权时代。

“拳击”赛:“冷战”是代价高昂的“竞争”

把冷战作为一场拳击赛来分析,就可以看到冷战的冷酷在于一定要把对方击败出局,要比出个输赢。冷战的进步在于不要对手的性命,输者仍然可以活命。

“冷战思维”比“决斗思维”文明

冷战之后,全世界都在批判“冷战思维”,把其当做大国竞争中的“魔鬼”。其实从在国际社会冠军国家争夺战的过程中争夺形态的历史演变来看,“冷战”与“热战”比较实在是一个进化,“冷战思维”相对于“战争思维”实在是一个进步,以冷战的方式进行大国角逐也是一种相对文明。冷战比大战文明。虽然这种文明是被逼出来的,是由于双方力量的势均力敌,由于原子时代威力巨大的武器对世界大战的抑制作用。

冷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冷战是一种战略竞争模式,是大国战略竞争的一个阶段。冷战对人类文明和国际关系进程的贡献,就是不用世界大战的形式来进行大国战略竞争。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体系转型所带来的理论问题包括:为什么冷战不是因为苏联在军事冲突中被击败而结束?为什么军备竞赛没有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可以批判冷战,但冷战时期毕竟是一个有原子弹而没有发生原子战争的时期;是一个有超大规模军备竞赛而没有发生超大规模军事战争的时期;是一个有世界矛盾而没有发生世界战争的时期;是一个有核威慑而没有发生核进攻的时期;是无论与冷战前的50年比较、与冷战后的20年比较,还是与公元1500年以来任何一个50年比较,都是军事冲突最少和战争规模较小的时期;是超级大国在战略竞争中以较小代价就决定胜负的时期;是一个以冷战的方式结束了冷战的时期。这难道不是一个堪称“冷战奇迹”的时期吗?我们需要研究大国冷战时期的政治智慧和“冷战之中无大战”的奥妙。

“冷战思维”的冷静与理智

冷战是美国对付苏联的一个战略创举,是文明的帝国主义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一个战略发明。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精心起草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于2月22日分5次发回美国。凯南在电报中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认为,美国和苏联的矛盾“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因为“同希特勒的德国不一样”,苏维埃政权既没有系统的规划,也不从事冒险活动。它不是按照固定的计划办事,不冒不必要的风险。它对理智的逻辑无动于衷,但是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为这个缘故,当它在任何地方遇到强大的阻力时可以轻易地退却,而且它经常这样做。

凯南的“长电报”提出了对苏联实行“遏制”的思想,受到美国决策层的赞赏。凯南立即被国务院调回美国,后来被提拔为国务院政策设计室主任。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尔下令复印该电报作为几百名高级军官的必读文件。后来凯南又把这封电报整理成文,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于1947年7月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进一步阐述了其内容,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冷战思维实际上是美苏两国精英们的一种比较冷静的思维,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思维,也是双方战略智慧的集中体现。冷战,是对苏联的遏制,也是对新的世界战争的遏制。

“冷战思维”的时代已经终结

冷战作为大国竞争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与冷战前相比较的文明性,并不能为它提供在冷战后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冷战具有极大的对抗性、冒险性。冷战让整个世界都战战兢兢生活在达莫克利斯的利剑之下,把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大炸弹,人类在时刻都可能被毁灭的冷和平中生存和生活,如此高昂的冷战代价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美国和苏联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实质上是特殊形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不是大国之间的“决斗比赛”,却是世界巨人之间的一场“拳击比赛”。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角逐世界霸权的大国,是以世界为战场,进行你死我活的残酷“决斗”。而参加冷战的,是两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他们以世界为自己的拳击比赛场地,进行着虽然不决死活,但是要决输赢的比赛,一方一定要把对方击败、打倒。在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世界潮流和时代要求的今天,“拳击式”的竞争模式,虽然不是要对手性命的决斗,但是也必然要像“决斗式”的竞争模式一样被时代淘汰,为世界人类文明所不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