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12世纪巴巴罗萨王朝统治时期,这里就已成为一座繁华的小镇,巴巴罗萨王室成员曾长期居住在这里。很久以前,慕尼黑就是德国宗教的集中地。据说在1000多年前,爱尔兰僧侣就曾到这里传道,加上地处历史上著名的夏夫特拉思修道院附近,人们便将这个地方称为“慕尼黑”,德文的意思是“僧侣之地”。
我们到达“僧侣之地”的第一站是参观 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奥运村。一走近奥运村人们就会想起30多年前的那个“奥运事件”。奥运村的一侧是宝马公司的总部,那座象征宝马公司的圆形大楼很令人注目。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世界著名的宝马公司总部就设在慕尼黑。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进奥运村参观,也没进宝马总部,大巴车只是绕奥运村转了一下,然后就一直开到玛利亚广场,开始在广场内散步,游玩、拍照。
广场里有公用电话亭,我买了一张卡,朝家中打了一次电话,令人奇怪的是,万里相隔,话音比在国内还清晰。只是话费太贵,5欧元的卡一会儿就说没了。
10点左右,我们去市里浏览啤酒节前的准备盛况。
据说慕尼黑的节日多是世界之最,一年里有116个节日。其中最长的就是10月啤酒节,前后共16天。节日期间,人们要喝掉100万加仑啤酒,吃掉10万只烤鸡和40头烤牛。欢度这个节日,不仅是慕尼黑人,还有从德国其他地方赶来的同胞,以及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
据史料记载,慕尼黑10月啤酒节起源于1810年,那年10月,当时慕尼黑的统治者路德维希一世同撒克逊的一位公主举行婚礼,人们狂欢啤酒庆祝,盛况空前。从此以后,路德维希一世就将10月定为啤酒节。
其实,明为10月啤酒节,实际上一进9月中旬,慕尼黑城的节日气氛就已经很浓。我们去慕尼黑的时候,离啤酒节还差几天,可大街上已到处飘荡着啤酒的芳香。大街小巷,到处是搭起的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富有德国南部色彩的各种工艺品尤其受青睐。一顶带彩羽的呢帽,一个用树根雕成的烟斗,一根带浓郁的巴伐利亚气息的拐杖,都能使游客爱不释手。看来慕尼黑人早就懂得“以啤酒搭台,唱经济大戏”的道理了。
临街的各个啤酒吧里,更是忙碌不堪。他们在店前路边摆满了木桌木椅,半醉不醉地大声说话,高声歌唱,给行人吹口哨打手势,热闹非凡。那可盛一公斤的啤酒玻璃杯,又大又厚又重,瘦弱的女孩子不得不双手捧着喝。男女侍者穿梭其间,有的端着烤牛肉、烤鸡,有的提着大厚啤酒杯,笑容可掬,毕恭毕敬。一个胖胖的女侍者双手端10个笨重的啤酒杯走过来赢得一片喝彩声。据说她就是上届啤酒节女侍者端杯比赛的前三名。听导游说,节日期间,不但有女侍者端杯比赛,还有喝啤酒比赛、吃烤鸡比赛、掰手腕等比赛,花样繁多,能让人目不暇接。
在繁华的街口处,有一个很著名的啤酒厅。据说当年希特勒在此发表过讲演。节日期间,两层楼要摆满啤酒桌,10欧元一张票,进去啤酒尽喝。我们的队伍里有好几个能饮者被吸引,由导游带队进去狂欢。我不能喝酒,就和蓝蓝在大街上闲逛。街上大小商店里都是人头攒动,啤酒吧前更是高朋满座,歌声嘹亮。有一队德国青年男女着统一服装,身披节日带,边喝边唱,看到我们这些异国朋友,非常友好地招手致意。蓝蓝能说几句口头德语,就大胆地走过去与他们合影,将气氛一下推向高潮。我受了感染,也走过去与他们合影。他们很热情地将我围在中间——在那一刻,我们都像是忘了国籍,忘了种族,忘了语言不通,亲如兄弟姐妹——世界本该就是这样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