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5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一个“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的食品工程博士,以融科学入生活的态度,运用科研结论和权威机构的报告,对食品的营养、功效、安全等诸多问题作出解答,对有问题的食品和企业毫不留情穷追猛打,对广泛流传的错误观念、饮食偏见以及别有用心的虚假宣传进行纠正。作者告诉大众怎样在了解食品的益害之处和未知风险的基础上理性比较和选择,怎样分辨假象与真相,怎样破除自己的偏见和误解。

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

在所有的家用电器中,人们疑虑最多的大概是微波炉。“微波”、“辐射”这样的词总能引起许多人的恐慌,关于微波炉的“可怕”传说也就往往得到格外的关注。在这个“闻癌色变”的年代,“微波炉加热产生致癌物”更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成为广泛接受的“信念”。本文从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入手来介绍微波炉的特点,并解析关于微波炉的一些传言。

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

让我们从水说起。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很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端,相应的氢原子那端就少一些。整体来看,水分子的一端带着正电,另一端带着负电。在化学上,这样的分子被叫做极性分子。

在通常的水里,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正电、负电冲哪个方向的都有。当水处在电场中的时候,正电的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而带负电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所谓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如果是一个静止的电场,水分子们排好队也就安静下来了。如果电场在不停地转,那么水分子就会跟着转,试图和电场保持一顺儿的队形。如果电场转得很快,那么水分子们也就转得很快——摩擦生热,水的温度就升高了。

电磁波就相当于这样一种旋转的电场。用在微波炉上的电磁波每秒钟要转二十几亿圈,水分子们以这样的速度跟着转,自然也就“浑身发热”,温度在短时间内就急剧升高了。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水分子们也就安静下来,它们的世界也恢复清净了。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被微波改变。

不仅是水,其他极性分子也都可以被微波加热。通常的食物中都含有水和其他极性分子,所以在微波的作用下可以被迅速加热。而非极性的分子,比如空气,以及某些容器,就不会被加热。我们平常热完食物后觉得容器也热了,往往是被高温的食物给“烫”热的。

微波加热,致癌吗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其实,这里所说的“辐射”,只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是其频率比微波高得太多,因而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微波不会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的加热方式,尤其是烧、烤、炸等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2004年发表的一篇科学综述介绍了这类致癌物的产生以及致癌性,最后指出: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微波炉,安全吗

太阳光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太阳光,安全吗?

微波的安全性跟太阳光一样——是否伤害人体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和煦的阳光让人舒爽,烈日暴晒则可以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微波也是如此——既然能够加热食物,自然也能加热人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到达人体的微波还有多少能量?

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最小微波功率。完好的微波炉,泄漏的微波功率距离伤害人体的强度还很遥远——美国的规定是,在距离微波炉大约5厘米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过5毫瓦;而我国的标准更加严格,是1毫瓦。而且,微波的能量是按照距离的平方减弱的。也就是说,如果5厘米处是1毫瓦,50厘米处就降低到了1%毫瓦,更是“人畜无害”了。

所以,只要是合格的微波炉产品,使用中没有被损坏,就不会泄漏出能够伤害人体的微波来。

微波炉使用中的另一个安全疑虑是塑料容器释放的有害物质。的确,有些塑料在受热的时候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成分来。FDA测定了各种塑料容器在正常的微波炉中加热时可能释放到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的量,要求这个量低于动物实验确定的有害剂量的1%甚至1‰,才可以标注为“可微波加热”。所以,那些合格的“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容器是相当安全的。当然,如果还是不放心,或者不相信厂家的标注名副其实,使用陶瓷或者玻璃容器也就心安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