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6版:“新世纪·郑州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货物在郑能直接“出海”
200挑1,机场定在新郑
民航大记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决策:新郑州机场选址200多处花落新郑
200挑1,机场定在新郑
郭国卿 原郑州机场政治处主任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飞机场,就不能算真正的改革开放。什么时候郑州成为中国的一个航空枢纽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曾在郑州做了10多年副市长、市长的陈义初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20年前,当专家们把视线聚集在新郑市的一个小镇——薛店镇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块土地上拥有罕见的公路、铁路、航空“三港合一”的交通优势。

“在改革开放之前,河南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民用机场,起降波音737都勉强,航班更是少得可怜,哪个河南人如果说坐飞机出去了,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今年74岁的郭国卿老人曾是郑州机场的政治处主任,他在郑州机场工作了22年。

1988年,郑州机场还在燕庄,仅有一座两层小楼建筑物。

“机场的选址受到许多限制,比如,建跑道必须考虑风向。飞机不怕逆风,就怕顺风,郑州以东北、西南风居多,因此在郑州建机场,跑道要以东西为基本方向。”专家们花费了好大精力,总共提出200多个选址,倾向于3个地方,最后定在新郑市的薛店镇。

“要说这个选址,从过去到现在都颇有争议,现在的新郑机场处于雾区,不适宜飞机起降。此前,我们先后在圃田、小李庄、中牟等多个地方考察,当时初选地方是郑州南郊的小李庄,认为这里非常适宜飞机起降。在后期决策上,考虑到京港澳高速经过薛店孟庄地带,为了节约数亿元的新修机场高速公路费用,最终把新址定为薛店。”谈起选址问题,郭国卿如是说。

1992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共同在立项报告上签字,盖了国务院、中央军委两个大印章。“一个机场,由3位领导人签字,这是唯一的一次。”时任郑州市市长助理、机场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常务副指挥长的崔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标: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

新郑国际机场于1994年6月24日奠基动工兴建。1997年8月28日,机场竣工并开航,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高峰时每小时达1600人次。

2008年上半年,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进入全国20强。2008年8月13日,在民航总局公布的《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正式将郑州机场列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新公布的《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显示,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3000万人次左右,形成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的雏形,建成全国飞机维修基地。到2035年(终期)机场将成为全国大型枢纽机杨和国际货运枢纽。届时,机场将拥有4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跑道,其中两条4E类跑道可起降波音747飞机,两条4F类跑道可起降目前最大的A380客机,能够满足高峰时起降飞机140~160架次。 晚报记者 王菁/文 王银廷/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