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5版:“新世纪·郑州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铁路大记事
北站,曾经的“北大荒”
火车站,百年风雨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火车站,百年风雨路
西出口提升两成运能
范庆兰 客运值班员,在郑州火车站50米长的站台上,走了十多年。

范庆兰,客运值班员,46岁,在郑州火车站50米长的站台上走了十多年。从大风一刮起风沙的“洋灰”地面,走到烧制的彩陶砖面,一直走到今天光亮结实的花岗岩地面。郑州火车站,也从2000年的4万客运量,发展到了今天的8万。范庆兰听不到1904年卢汉铁路开通从郑县站发出的第一声汽笛,但是她却感受到了汽笛所唤醒的沉睡千年的古老商都百年的巨变。

从简陋转向现代化

“我1993年刚到站上时,在4号检票口当检票员,那时郑州站还只有两个候车厅,一个是京广候车厅,一个是陇海候车厅。”范庆兰的记忆中,那候车厅是简陋阴暗,里面码放着破旧的长条凳,一到春运,候车的旅客拥挤在站外临时搭建的大棚里,旅客编了顺口溜,描述了当时郑州站的简陋,“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外面小雨,里面大雨;外面不下,里面嘀嗒……”

尚书亭,郑州站站长,复述这句顺口溜时也在笑,不过他告诉记者:“当全国其他火车站还在以整点计时发车时,郑州站的列车到发时间已经精确到了时、分。”

其实范庆兰到站工作的时候,正是郑州火车站大兴土木扩建之时,从1988年开始,远不能满足需求的郑州站开始了为期12年的扩建之路。到1999年12月28日,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站房投用,郑州火车站达到现有的规模,也开启了新世纪的序幕。

这十年来,郑州火车站没有进行大的土木工程,却没有停止内部的逐步改造:无柱风雨棚将郑州火车站一下从旧世纪的阴暗送进了新世纪的现代化里,旅客从高架候车厅下站台,也有了扶梯,拉着行李再也不用一阶一阶小心迈下那几十级台阶了……

作为一个大量人群聚集和散去的要地,如何快速疏散旅客和让旅客快速进站,一直是火车站的一大课题,单面出站一直是老式火车站的通用模式,不过这一模式已经在全国的新火车站建设上被颠覆。“郑州火车站西出口就是打通了股道另一侧的疏散渠道,现在国内新火车站基本上都采取了两面出口的模式。”

郑州火车站西站房已经在2010年春运中正式投用,配备了30个售票窗口和10个自助售票机。虽然西出口外的京广路仍在扩建,地下的地铁设施还在施工,但是西站房和西出口的未来在尚书亭的心里已经非常明晰,“等西出口外的市政施工结束,公交、停车场等设施到位,火车站东广场再也不会有现在的人流,相信将有一半甚至更多的人从西站房进出火车站。”

据铁路部门预计,全部配套完成以后,郑州站的日发送量也将由原来的7万人提升到8.5万人左右,提升20%左右。对郑州西部、南部城区乘坐火车的居民来说至少节约30分钟的路程,也会极大缓解火车站周边市政交通的压力。

1904年建成的郑县站,位置就在当今1站台南侧,围绕着火车站也发展起来如今繁华的大都市郑州,到今天,郑州站已经找不到100年前的痕迹,而郑州人却永远不能忘记它的历史。晚报记者 辛晓青/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