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5版:“新世纪·郑州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匹“马”,圆了河南梦想
喝啤酒,一颗“星”的传奇
工业大记事
zqing100374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眼瞅着金星从小变大”
喝啤酒,一颗“星”的传奇
黄颜明 金星啤酒集团郑州分公司酿造三车间职员

“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可以说是金星大发展的十年,一步一个台阶,几乎一年建一个分厂。”3月12日下午,金星啤酒集团郑州分公司酿造三车间的黄颜明师傅谈到金星这十年的变化,显得十分自豪。新世纪的最初十年,金星跳出价格战的战团,从一个河南名不见经传的区域品牌到雄踞中国啤酒业的四强之一,产能从2000年的四五十万吨,发展到去年的200万吨。

3月12日下午4时许,金星啤酒集团郑州分公司酿造三车间内,平静如常。负责设备管理的黄颜明师傅操控着机器上的按钮,认真而又娴熟。谈到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金星的变化,黄颜明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变化太大了,现在酿造三车间每个月过滤清酒上万吨,而在2003年之前,每个月过滤清酒也就在6000吨左右。”

黄颜明今年49岁,郑州市管城区二里岗陈庄村人。在金星,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资格的员工。因为1991年,他就从郑州市水暖器材厂调到了金星,亲眼瞅着金星啤酒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由小变大,从郑州走向河南,从河南走向全国。“作为一个金星人,我感到很荣幸。”

黄颜明认为,金星之所以能有今天,与金星人重视质量,不断更新设备,一步一步提升工艺是分不开的。

金星的故事很多,掌门人张铁山倒掉不合格啤酒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985年,东风啤酒厂(金星啤酒厂前身)实行承包经营,张铁山一举中标,他接手的最大资产是仓库里100多吨不合格啤酒。这些啤酒价值十几万元,当时,这对一个小厂子来说是个天大的数字。有人建议把酒作为福利分给职工,也有人建议降价处理。然而,张铁山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全体员工面前把100多吨啤酒全部倒掉!啤酒倒掉了,金星活了!

十年来,几乎一年建一个分厂

谈到金星的扩张步伐,黄颜明说,从2000年之后,可以说几乎一年建一个分厂,一步一个台阶。从2000年到2010年,新世纪的最初10年,郑州市为拉长工业短腿而努力的10年,也是金星走出河南,向全国快速扩张的10年。

1998年,金星第一次走出河南,建立了贵州分公司,从此踏上了战略扩张之路。此后,几乎一年建一个分厂,如今,分公司在全国发展到了17家,遍布河南、上海、山西、陕西、四川、甘肃、山东、云南、贵州和广东等10个省份,完成了从“河南金星”到“中国金星”的跨越,年产销啤酒已达到了200万吨。特别从2003年起,金星就实现了零库存。这一年,金星也成功地打入了中国啤酒四强。从此之后,连续7年蝉联至今。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啤酒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扩张潮、兼并潮,数以百计的啤酒企业或被兼并,或无奈退出,而金星却像一颗新星,越来越红。

晚报记者 徐刚领/文 马健/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