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往南有一家烩面馆,因面筋道、口感好而出名,像这样的烩面馆,在郑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这种筋道的烩面,需要优质的高筋粉,而高筋粉的原料就是高筋小麦。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研制的豫麦34号优质强筋小麦,不仅让郑州人从此吃上味道可口的烩面,也成为中国小麦走出国门的主打品种。
高筋粉来源于高筋小麦
高筋面粉与普通面粉的区别在哪里呢?厨师沈师傅称,原来的面条容易断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不像现在能拉几十米长。而面条拉不长、易断,是因为小麦品种差、含面筋少,这就是普通面粉和优质面粉的区别。
说起当初农科所研制高筋小麦的由来,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的副主任郜俊红说:“那时候,虽然国产小麦产量大,但品质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大量的小麦积压,而优质小麦又依靠进口。”
研究高产优质的强筋小麦成为重要课题。郜俊红说,农科所在经过10多年的研制、试验后,育成了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晚播早熟的新品种高筋豫麦34号。据不完全统计,豫麦34号自1994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000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豫麦34号走出国门
2002年11月22日,5000吨河南小麦在江苏连云港码头装船,驶往印度尼西亚,标志着我国食用小麦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
随着郑麦34号等河南食用小麦成功地走出国门,2002年年底开始,全球权威的报价体系路透社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上列入了郑州小麦,并同时每日发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而郑州商品交易所也于2003年成功实现优质强筋小麦期货挂牌交易,郑州报价首次进入国际商品体系,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进行现货交割时,豫麦34号也是指定的参考麦种之一。
研制郑农16号也获得巨大成功
郜俊红介绍,在成功研制出豫麦34号后,农科所科研人员又于1997年育成了郑农16号。与豫麦34号相比,郑农16号小麦品质抗寒性更高,生产出来的面粉白度更高。目前在黄淮海麦区大面积推广,已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为我国小麦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小麦科研外,市农科所还有玉米、花生、棉花、果树、园林等一大批科研项目,目前拥有4个特色试验场、1个展示中心、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晚报记者 胡审兵 左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