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1版:新世纪十年见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之治·为了诗意地栖居
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在变化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在变化

□郑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王旭升

这十年,是郑州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十年,是实现从一个省会城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城市建设各方面见成果的十年。

先举一组数据,目前郑州城镇化率为63.41%,这十年来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全国城镇化率增速只有0.3%~0.5%,这说明郑州的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的向心集聚能力在不断增强。

再说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十年来,郑州城市除了空间规模在扩展外,城市重心也在逐步东移,在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的思路下,郑州从过去的五大分散组团“高新区”“老城区”“惠济区”“圃田”“二七区小李庄”,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东西带状格局,形成了“中原路——东西大街——郑汴路”和“郑上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两大东西脉络,串联起了高新区、老城区和郑东新区。

若看这十年老城区改造的变化,从规划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路,而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来看,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游园建设、管网改造、中小学设施改造、文化品位的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眼中,郑州城市建设有四大突出变化。

其一,人居环境有了大的改善,公共空间更加明晰,实现了市民出门500米见绿地,有了绿地广场、街头游园等公共空间,这些变化不仅体现的是绿地增加,还有郑州城市管理从过去的“高墙大院”转变成公共服务的概念,市民感觉城市是自己的,而不是借住的。

其二,中小学、社区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的提升。在老城区寸土寸金的地方,城市决策者能在工业用地退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中优先安排公共配套设施,让老城与新城的接替中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出现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心城”。

其三,老城区更加注重对文化品位的提升。郑州将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最大的两个例子就是商城遗址保护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如今,商城遗址保护已实现从政府呼吁保护到市民自觉维护的转变。而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保留下棉纺厂等厂区大门和厂房,保留下现代工业遗产,这些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城市符号”。其实,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她也需要有自己的来历、过去,也需要从过去中寻求反思和启示。

其四,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郑州今后发展成特大城市奠定了基础。比如,十年来不断进行的断头路打通、精品街改造、积水点改造等工程,强化城市道路“微循环”,让郑州从容适应如今机动化时代的来临。而地下管线、城市建筑高度、建筑水平也都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让这个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孤立发展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向心力集聚阶段、向外疏散的郊区化发展阶段。因此,郑州未来的五到十年,将实现向心力集聚到向外延伸增长的转变。

今后,郑州东西带状发展格局将更加明显,在这个东西带状上将形成4~5个200万人口的组团。但这个格局不是绝对的,郑州还将形成多中心发展格局,在东西带状外,还将在航空港区形成航空城的城市副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