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烂片该不该退票?
话题:中国地方债已从4万亿上升到7万亿,危机一触即发
我们需要的是“国民福利倍增计划”
富士康加薪能否复制
GDP打假别成为“假打”
七百人花一亿的
预算能否通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三部委联合部署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A21版)
GDP打假别成为“假打”

□晚报评论员 李记

历年来,各地GDP等比较繁杂的数据的公布,虽然也会引来质疑,但普通公众并不容易找到反驳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三部委联合进行的GDP打假,回应了民意的诉求,具有积极意义。

而具体到操作方式,此次进行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却多少给人以吊诡的感觉。为什么呢?报道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检查分4个阶段:5月中下旬宣传动员,6月自查,7、8月抽查,9月整改处理和总结。对此,公众难免会生出疑问:先喊“预备”再去打假,会不会沦为“假打”?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即便各级各地相关部门,在前期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存在诸如擅自统计、迟报拒报、伪造篡改、随意发布、严重失察等状况,经历一个月的自查,这些漏洞还有“填不满”的道理吗?而且,即便自查阶段不能完全弥补,地方政府还能对检查组“公关”不是?

“别让打假成假打”不是“有罪推断”,而是善意提醒。因为,公众期盼的,不是此次打假真能立竿见影地查处多少案件;公众期望的是这种“风暴式打假”,能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否则,“风暴式打假”非但不能取得预期成绩,还会给地方政府以不健康的心理暗示:应付好这一轮检查就万事大吉了。

解决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地方政府尤其是各级统计部门,做好信息的及时、充分公开工作,让公众常态、全程参与到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上报、公布等诸环节。因为,具体到诸如年度汇总的统计数据,公众往往很难通过辨别分析,便能发现问题和漏洞。只有做到对统计数据“分解式”的跟踪,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监督的目的。

以此观之,三部委此次进行的GDP打假,尽管有诚意欠佳的嫌疑,可能导致打假成为“假打”,但这毕竟是进步的开始。而相关部门在良好开始的基础上,能否走得更好、更远,我们拭目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