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考生如何填报志愿?报到时应做些什么准备?到校后怎样才能尽快进入“角色”?连日来,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学校老师及在校大学生,“准大学生”们不妨多听听他们的建议。
晚报记者 唐善普 宁甜
填志愿 专业尽量与社会需求挂钩
填报志愿是“重头戏”。今年,我省填报志愿政策不再是以前的估分报志愿,而是分数公布后报志愿。
高招办工作人员表示,知分报志愿的优势在于:考生知道成绩后,填志愿时会有更多的余地选择学校和专业。
高三班主任梁老师提醒考生,报志愿时,专业选择上,尽量考虑与社会需求挂钩。对于理科生,工科类专业就业面广,毕业后的可塑性与再选择空间也大。文科的工商、外语、法律、新闻等实用性专业,社会需求相对大些。
针对报志愿时家长过多干涉现象,职业规划高级指导师李仲德说,其实,十七八岁的考生,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家长报的专业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家长要以孩子为主,千万别包办代替。”李仲德提醒家长。
报到时 带够通知书里所需的材料
大学与高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上大学就意味着要独立生活。
刚到大学,换了新环境水土不服是常有的事。已上大二的澳门科技大学学生郭萌说,内地与澳门生活环境不同,刚到澳门因为生活不习惯,感冒了好几天。建议考生最好提前准备一些药品,比如感冒药、清火药、止泻药等。
“学校的通知书里要的材料,一件都不能少。”就读河南财经学院的王雷坡说,遗漏了材料,又要家里快递过来,特别麻烦。
“要多带点一寸、两寸照片。大学需要办理学生证、饭卡等,许多证件都会要照片。临时找照相馆,费时又费钱,办不了证连吃饭都成问题。”郑州大学大一学生肖宁提醒学弟学妹们。
上学后 调整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河南财经学院的吕连琴教授说,大学新生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不要对大学生活有不切实际的完美幻想。新生入学后要做的事很多,入学后马上就开始军训。吕教授建议考生“利用暑期加强锻炼”。
省实验中学的陈国芳老师建议,上大学前,考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要觉得大学生活非常轻松自如,整天休闲玩乐就可以应付得来,实际上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忙碌而不是休闲。
那么,在大学该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呢?已大学毕业并找到满意工作的蒋杨艳深有体会。
“高中强调学习基础知识,大学强调的是理解性、创新性。”蒋杨艳说,新生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另外,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正是培养自身能力的好时机.平时可多听些讲座、多看书,多参加些社团,这对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