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征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生魂牵梦萦的历史丰碑
一起回到轰轰烈烈的日子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生魂牵梦萦的历史丰碑

□禹化兴

1959年,我调入河南省工人文化宫任美工(后任文化宫副主任)。每年都会从省、市工会的代表会上,听到重建二七塔的呼声。每逢二七、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在更新文化宫室内外200多块宣传牌时,都要书写“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我悬臂、悬肘的书法功力,就是在那时练就的。

20世纪60年代初,重建二七塔已列入议事日程。开始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征集二七塔设计方案。收到70多张二七塔设计效果图后,编上代号,布置在省文化宫音乐室公展,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我很用心地研究了这批设计:每一张设计图都很专业,有以火车头为主体造型的;有以林祥谦、施洋两位烈士为主体的;也有从形式、节奏出发,突出庄严肃穆气氛的。我如同上了一次生动具体的建筑设计课,大开眼界,并就其中三个方案投了支持票。但是,此事就此搁浅,再无信息反馈。其原因是:这些设计都是以江岸二七惨案为着眼点,设计者不熟悉郑州的具体事迹,未能体现郑州斗争的特点;所有设计都是按纪念碑的形式创作,以宽大的底座围栏加强稳重感。但是处在6条大街交会点的二七广场,没有这个空间。

1970年,王辉主持郑州工作后,二七塔重建,加快了步伐。据说,王辉司令员是工程专业出身,曾赴苏学习,对建筑原本就是内行。他提出以两个五星并联、双塔并立的创意。非常贴切地表现了郑州斗争的特点。双塔并立建在长春桥畔,如同正义永在,烈士永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二七塔外观美术设计,我是成员之一。按照常规程序,应先绘制外观美术设计效果图,再由工程技术人员拿出建筑设计图,再按图制作立体模型,最后定案。在那文革的非常时期,美术组打破常规,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直接用立体模型,提出了3个方案。

一、以传统塔的形式,层层设檐,玲珑丰满,群众喜闻乐见。

二、突出塔体竖线,不要挑檐,简洁挺拔,突出新的时代气息。

三、采取折中办法,保留部分塔檐。

我们先做好一个并联的木柱做塔体,外观塔檐做成三个可以替换的外壳包上去,请领导选定。最终,第一方案中选。

1972年,开始布置二七纪念馆。我担任总体设计;曹建民、刘同申负责版面文字。抽调美术界精兵强将,如同大会战一样,齐头并进。全塔十一层,很快变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进行二七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二七塔给了我锻炼与发展的机遇;给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做人的骨气。二七塔是我这一生都为之魂牵梦绕的历史丰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