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烦的中国人,不牢靠的归属感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7月15日《新周刊》)
我们为什么慢不下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生命焦虑感,让我们精疲力竭,已经无力再去维持对人文精神的信仰;生存成本的不断提升,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又让我们难以对身边的一切产生归属感。
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乃至售价更高的房子,足以透支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的全部收入。同时,穷人变富机会越来越少,草根成为精英门槛越老越高。为了不被社会抛弃,为了竭力实现向上的流动,我们只能选择“着急”和来去匆匆。
不耐烦的中国人隐喻着不牢靠的归属感,“不耐烦”的生活透支了生命的质量,却造成了恶性循环——越烦就越忙,越忙就越烦……而在很多时候,悲哀莫过于,忙来忙去才发现,自己不过还是“易碎”群体中的一员。慢下来,或许会收获另外一片天……陈一舟
国情论背后的无知和浅薄
发生环保事故却不及时披露信息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面临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对记者坦陈,未及时公布事故信息,是考虑到“维稳为重”,担心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笔者看来,所谓考虑中国国情,无非是把公开披露信息与社会稳定、公众权利对立起来的一面之词。将瞒报解释为“以维稳大局为重”,恰恰是无知和浅薄的表现,甚至有把社会稳定庸俗化解读的嫌疑。
因为,任何巧妙的说辞都无法遮掩一个事实:任何事件都是捂不住的,任何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名义做出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只能走到事情的反面。要知道,瞒报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社会公众产生怀疑情绪,使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往往使问题在澄清之前就已经演化为严重的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公布信息有利于公众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公信力;垄断和封锁信息则会导致公众的不信任情绪,降低公信力,并且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公众从来不会因真实信息而恐慌,只会因虚假信息而恐慌——在不能获知真实信息的时候,流言、谣言才会提供相反的信息,给社会稳定造成更大的风险隐患。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