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语文教材争议是阅读贫困的表现
“家庭道德鉴定书”是典型的权力伪饰
别让“送礼”搅乱了教师节
消除麻疹疫苗恐慌
不能止于辟谣
网民大会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语文教材争议是阅读贫困的表现

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药》、《阿Q正传》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9月8日《广州日报》)

在这场热闹的争议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阅读的贫乏。众所周知,在如今这样的年代,某篇作品未能入选教材,丝毫不会影响到学生对它的阅读涉猎;之所以语文教材篇目变动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根本原因就是:不少学生绝大多数的语文阅读,几乎仅限于语文教材。

是的,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实在是太少了,经典文章只要没上教材就很少去读,即使上了教材只要不是重点篇目,那也大多是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来热议语文教材篇目变动难道不显得荒谬吗?一方面,一本语文教材永远不可能囊括所有中学生应该去阅读的经典作品;另一方面,必须完全依靠入选语文教材重点篇目的方式来被动阅读经典,本身就是语文阅读的极大悲哀。

不得不说,语文教材变动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更与很多参与争论者的阅读贫乏直接相关。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经典”的理解仅限于过往语文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因为他主要的阅读范围就是曾经的语文课本。而当他放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他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经典”其实是被过去的语文教材所严重忽略了。如果要试图在页码既定的语文教材中给更多的“经典”新增一点位置,那么,拿掉过去的一些“经典”安排给学生去课外阅读,基本是唯一的办法。盛翔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