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停贷逼央企“退房”意义几何?
解读“我有的是钱”的财富暴戾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缺乏稳定预期
谁都是“弱势群体”
网民
大会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议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一)

细节决定成败,是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能积微者速成,是《荀子·强国》里的一句话。这相隔几千年的两句话,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道理,即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都想干一番大事,这很好。但光想法大不行,光气势大也不行。要把干大事的愿望变成干大事的现实,必须“做于细”。失之于细,就失之于实;失之于细,就失之于效。再宏伟的目标,再宏大的工程,如果不抓细节、不积小微,那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水中圆月,中看不中用。

做于细,首要的一点就是抓具体。任何事情都是由诸多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干事业就是抓具体。具体了才能突破,具体了才能深入,具体了才能落实。假如说好思路是一个“面”,那么抓具体就是一个“点”,面上的要求只有化为点上的要求,才能求得实效。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具体促落实、以细致求效果。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弄清具体情况、研究具体办法、观察具体变化、解决具体问题。抓什么、怎么抓、谁去抓、抓到哪一步,任务要具体、措施要具体、责任要具体。既要有具体的过程要求,还要有具体的结果要求。不抓具体,等于没抓;抓不具体,等于白抓。就拿“特权车”的整治来说,前些时候,全省取消了豫O牌照,我市的AAA号段也改为了民用,具体一抓,这个喊了多年的问题就好多了。这问题,那问题,不抓具体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工作中所谓的很多难事,往往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没有具体抓才感觉到难。虚泛化的坐而论道,粗放化的浅尝辄止,一般化的得过且过,要是以这样的作风去干事,不难才怪。

做于细,重要的一点就是抓基层、打基础。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哪里呢?就在基层。真正落实在基层,真正管用靠基础。基层是成就大事的基础。不抓基层大谈抱负,不夯基础大绘蓝图,不是徒劳无功,就是劳民伤财。常言道,炕头之上有国情。炕头之上怎么有国情呢?其实这是在强调基层和基础的重要性。所以,一位领导干部,无论管多大的事情,都要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要经常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建设项目上去,多替基层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把精力用在抓基层、打基础上。凡是基层中的问题,都要看成大问题;凡是基础上的事情,都要看成大事情。基层和基础上的任何事情都要一抓到底,政策不能棚架,措施不能棚架,行动也不能棚架。基层和基础无论出现什么闪失,都是大失误、大过错、大责任,谁也担当不起。

做于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抓手。抓手,其实就是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工作细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抓手,就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形式主义。百尺竿头,是要靠抓手一尺一尺爬上去的。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把它作为抓手,突出了实,突出了细。我们讲为群众办实事,实事怎么办?那就是让群众在具体项目上得到实惠。不靠项目带动,什么实事也是空说。项目带动不仅是经济项目,每一项工作都可以作为项目来推动。比如,要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就必须上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让他们切身感受。把工作转化为项目,在项目中体现工作,在项目中体现成效。抓项目,就是抓细致,就是抓实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做于细,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份工作责任。在这个任何一点小矛盾都可能引发大问题的时代里,工作上的细心、细致、细化特别重要。做到了这一点,才会事业有成;做不到这一点,必然一事无成。

(作者:张书臣,原刊于12月6日《郑州日报》01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