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调查公式玩猫腻,高明还是愚蠢?
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
城管的战斗力为啥这么强
网民
大会堂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

□王石川(江苏)

在去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表示: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这个规定比过去更加严格。新华社1月3日发表文章分析说: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改革顺应民意,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1月4日《潇湘晨报》)

一句“史上最严格公务车改革”的论断,煞是引人瞩目。然而,与其说民众关注这种不落俗套的表述,不如说民众更关心具体的车改能否落到实处。就此而言,欲使最严格车改最大限度地释放威力,笔者认为需配套最严密的措施,需要最严厉的手段。

其一,准确公开公务车数量。吴玉良已经明确表示,会把全国公车的详细数量和需要减少的数量公布。准确公布公车的详细数量,意义不容小觑。不公布数量就不知道该裁减多少公车,不明晰公车支出费用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车改。

其二,强化民众监督。如果说公开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是满足民众知情权的一个层面,那么,还原民众的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同样重要。为防公车“私奔”,不少部门殚精竭虑,方法频出。实际上,再高明的技术也抵不上民众的眼睛,只要放开让民众监督和举报,公车私用现象就无所遁逃。而且,民众举报了,相关部门还要做好相应的惩戒与问责,不能一再地捂盖子。

其三,从编制更严密的财政预算入手。个别单位领导一再换车,消费惊人,再加上养车的费用更是畸高,可谓不差钱。如果从源头上束紧了钱袋子,也就能遏制住公车消费的冲动。经济学家焦建国认为:要让各级各地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预算编制过于粗线条,再加上花钱时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官员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别说公车耗费过度,就是在其他方面浪费,又何奇之有?

公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再锋利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公车改革因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落实中难度更大。但是公车改革不能再拖了,更不能失败。“拉鱼的不着急,背鱼篓的干着急”,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唯有如此,民众才能不着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