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可以清淡,但精神却不能空虚。”舒安娜如是说。于是,她打开电脑,开始在键盘上敲字。没想到这一敲,竟整整敲了一年半的键盘。于是在2010年末,她出版了《民生问古今》一书。
全书约二十万字,属于纪实性的民生系列内容,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以问答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民主管理、选才用能、环境保护、从商之道、孝道文化、易经哲学、八卦风水、修身养性、素质教育、男女平等、体育运动、高速公路乃至酒文化等诸多民生话题的历史与今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每一篇文章既有相关古代知识的回顾,又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更有治国理家的建议。做到了同一话题古今谈,同一现象百姓说。如果用“一高、一低、一和”六个字来概括此书的内容,并不为过。
“一高”,是指本书的起点高。舒安娜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有着多年的高层次的参政议政经历。每年三月进京,都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面地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坦诚地向政府提出建议。如此丰富的积累为她撰写此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能够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政府了解百姓?如何让百姓理解政府?如何增强信心、坚持改革开放?而她又能将这些问题放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背景下去分析,这样的讨论结合实际,贴近民生,并且融化于生活工作、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于是此书就有了很强的可读性。不是空发议论,更不是无病呻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知识的运用只有和当今社会结合起来,才能变成力量”。
“一低”,是指作者能够深入基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采访民间普通百姓,和他们促膝谈心,平等交流思想,并且查阅大量古今资料,追踪生活最新动态,将每一个话题的古今知识巧妙融为一体,以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对比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问题,反映百姓心声,善意提出批评。用百姓能够听明白的语言品头评足、发表见解,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古今诸多民生话题的漫谈和对话,告诉国家,百姓们是全心全意支持改革开放、理解政府难处的;提醒各级领导,敬畏苍天、敬畏权力;劝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增强信心,为国分忧,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为民族的强大做出努力,做一个普普通通、而又具有大爱心的中国人。
“一和”,是指书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和顺引导作用。作者在书中无论涉及哪个问题,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辩证的角度去分析,不偏激、不悲观、不盲从、不埋怨,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综观全书,字里行间体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批评精神,诠释了普通百姓的“忠节无贵贱,大义留人间。为国为民情,拳拳布衣心”的大爱情怀。对于客观地看待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理顺各方情绪,沟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感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加强道德建设,建立和谐社会,提高自身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启发帮助作用。
《民生问古今》采取的是问答漫谈的形式。虽然是采访,但是不乏平等的交流。作者时而站在政府和官员的立场,时而又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一问一答,推心置腹;入情入理,发人深省。而在谈论古代文化的同时,又融入了现实民生。而且语言口语化,富有感染力。用作者自己的话讲,就是“说百姓话,听民生话题;观百姓心,建治国之策”。
安娜给我说,有读者读完此书,给她发短信说,“好久没有废寝忘食读书的感觉了。我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看这本书,相信能够受益于其中”。“这是一本使人思考、自明、平静的书。” 信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