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没有新闻价值”谁说了算?
“公款幼儿园”
让我们趴在起跑线上
网民
大会堂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没有新闻价值”谁说了算?
热点话题

近日,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群众反映,高楼镇副镇长卓光玉因受贿罪被法院一审判刑后依然分管镇上的工作。对此,灵璧县纪委表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灵璧县法院则表示被告人卓光玉已经上诉。而高楼镇党委书记杨殿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先是让记者“不要报道,没有新闻价值”,又表示“要保护当地干部”。

(1月24日《江淮晨报》)

官员雷语为何总是那么不好笑

我们看到,不独杨殿銮连连说雷语,这两年,我们频频听到官员高调发声,比如“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你想不通,就去死啊”等等,这些话语具有怎样的特质?我们和西方一些官员频频出现的惊人之言一比便知。比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常常说出“我要求每一个美国人拿出生命中的四千年”之类的蠢话,但人们大都一笑了之,因为这些话纯属口误,并无太多话外之音。而我们的官员雷语,总是有太多的玄机在内,不是口误,而是“一不小心说了真话”。究其本质,是这些官员的雷语常常夹带着“私货”——充满特权意识、违反法律常识、抵触政治文明、漠视外界监督。

外国官员的口误让人发笑,而我们的官员的雷语则总是让人心情沉重——雷人之语频现,是因为雷人之官多有出现。基层为何这么多“雷官”,“雷官”将如何影响基层的政治生态,老百姓怎样才能少受“雷官”之扰——这都是有关方面需要重视的深刻课题。李辉

“无新闻价值”的官意民意背离

不可否认,现实环境决定了不少地方官员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经济参与人,另一方面又是政治参与人,关注政治晋升和政治前途。由此便造成了个别官员对上负责的为官之道。讨好领导,搞好与上级的关系,才能在任职、升迁中占到优势。这种状况造成了个别地方官员的丑事暴露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捂,如何瞒上,如何不惊动上层,这种做法不仅是丑闻当事人的个人行为,也常常是个别地方政府的集体行为——这在本则新闻中便有着鲜明的表现。

“不要搞,2万元没多少钱”的观点之所以出笼,与地方官员对上负责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逻辑有着密切关联,而现实中常常出现的“地方控负”和经常迟报、瞒报或不报等陋习有关。

“副镇长受贿获刑仍在任”,在官方的眼中“无新闻价值”,这告诉了我们什么?笔者以为,这一方面显现了官意和民意的背离和落差,另一方面,则是权力对丑闻暴露的阻碍力量。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阻碍力量的大小与官员的官阶高低和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能量成正比,官阶越大,其越可以利用行政命令直接阻碍媒体报道,媒体就越不容易介入报道,媒体在此类丑闻生产中的主动性就越弱。现实中常常发生的通过上级干预报道,乃至公权力明目张胆的“跨省追捕”都是明证。

“副镇长受贿获刑仍在任”背后的丑闻生产机制,就当下社会来说,应引起重视。而如何对待“副镇长受贿获刑仍在任”无新闻价值背后的官意民意背离,则是绕不开的一个前提。朱四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