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的科学素养为什么这么低?
央企应用行动分享“全民储蓄”
没必要制造
“滥用药物”的悲情
网民
大会堂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央企应用行动分享“全民储蓄”

□晚报评论员 李记

央企赚了那么多钱哪去了?为什么全体国民没有享受到央企的利润成果?对于该质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有资本收益就像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储蓄,不会被企业内部人拿走,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拿出来。据悉,这是国资委近年来首度就此问题做出公开回应。(2月23日《新京报》)

说“央企利润是全国人民储蓄”,但不能“光说不练”。国资委和央企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让央企利润切实转化为公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比如,近年来,舆论和公众一再抱怨央企上缴红利过低,也许在短期内便将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提升至40%~60%不太现实,但是,可否采用制定时间表的方式,完成渐进式的行动兑现?

再比如,邵宁在22日表示,央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对国资委和监事会来说是非常透明的,央企高管的实际薪酬水平比社会上的同类岗位要低,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开。既然如此,国资委督促高管公开薪酬的工作,为何不早日推进?为应对公众对高管薪酬“选择性公开”的质疑,国资委和央企为何不建立公开、透明、详尽的财政监管体系,全面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还比如,邵宁在22日称,整体而言,央企大概仅有45%的利润用来作为基数上缴红利;与此同时,央企大部分的红利通过再投资,变成了央企新的净资产。那么,在央企红利的投资方向、投资效率方面,能否做到足够透明的信息公开?有例为证:报道中称,近年来,众多央企走向海外,但海外项目亏损事件频有发生。邵宁表示,对于海外出现重大资产损失的事件,国资委会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那么,国资委能否尽快建立国有资本监管机制,以让公众对“全国人民储蓄”保值增值放心、安心?

总之,国资委要想彻底打消公众的忧虑,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同时,关键还须用公众能够体察、感知的行动,在提升上缴红利比例、规范高管薪酬分配、监管国有资本投资状况等方面,给出更多积极作为。目前的情况是,当舆论的倒逼效用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国资委及央企在提升自省、自觉意识之外,恐怕还需相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