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系列评论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群众利益放首位,做好社会管理大文章
优质抓项目
要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群众利益放首位,做好社会管理大文章

社会管理创新要问计于民

步入改革深水区、身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现代社会管理是一个以政府干预和协调为主导,以基层社区自治为基础,以非营利社会组织为中介,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要求,找准现行社会管理工作中不能适应现实的种种不足、缺陷和弊端,对症下药,创造性地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才能推动社会管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问题和矛盾存在于现实之中,而解决的办法往往也隐藏在现实里,孕育在实践中。扑下身子,深入实践,向基层的群众求教,在丰富的实践中求解,就能在全面掌握情况、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中肯綮的应对措施,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

问计于民,要敢于把社会管理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推动政务公开,让群众有机会了解、有条件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公正、公信,为决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问计于民,需要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意见建议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应贯彻“打开门、请进来”的方针,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社会情绪和社会问题,为提升社会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新华社记者 王甘武

社会管理须多些辩证思维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由此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凸显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从以单位为基本单元的“单位人”管理,到打破单位界限、适应人口自由流动择业的“社会人”管理,社会管理原有工作基础变化,新兴阶层群体出现以及不断增加、日趋多样的利益诉求等等,都让原有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种种“不适应症”,反映在社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上,更折射出背后的理念滞后、思维单向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纵观社会管理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主要集中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上。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多用辩证思维、善用辩证方法,及时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问题,使社会管理发挥好协调作用,履行好服务职能,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已经和正在表明,以辩证思维为指导,在社会管理中充分运用辩证的方法,刚柔相济、疏堵结合、治防并举,社会管理就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如今,一些地方尝试从过去单纯依靠强力手段的刚性管理转变为兼顾柔性服务,通过服务实现柔性管理,前置处理社会矛盾,将矛盾消融在萌芽状态中,促进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多个省市通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决策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估论证,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有的地方在城市管理中有堵有疏,找到了规范商贩和保障市容之间的结合点;许多地方还不断坚持并完善“大接访”制度、“大调解”机制,既对已经产生的问题依法秉公处理、取信于民,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消除隐患,前移工作关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华社记者 王甘武

合力做好社会管理大文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对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社会管理关系到方方面面,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团体组织、社会成员共同行动起来,以切实的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做好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只有严格按照胡锦涛讲话要求,增强对社会管理的统筹领导,才能把党关于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承担着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是社会管理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职能,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坚决治理强制拆迁、制假贩假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同时,积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杜绝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等不正之风,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各种团体组织也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长期以来,各行业组织在规范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产品质量和服务监督等方面勇敢作为,为社会管理取得突出实绩。但某些行业企业侵害职工权益时有发生,充分表明相关企业的维权组织在建设与发挥应有效能上,依然任重道远。进一步推动各类组织投身社会管理,促使行业企业“流着道德的血液”,显得非常紧迫。

良好的社会秩序还离不开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群众不仅是社会事务的参与者,更是良好秩序的建设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符合群众的利益诉求,自然得到群众拥护。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合理引导有序参与,有助于筑牢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新华社记者 李代祥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中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利益关系调整上。许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管理工作不及时、不科学、不合理、不到位,没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与群众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只有以维护好群众利益为核心,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支持,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社会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要重视人的感受和反应,从人的生存与发展出发设计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安排工作进展,从管理工作的源头做起,把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贯穿工作始终,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具体事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因此既要讲原则,又要兼顾各方利益,使管理工作涉及的各方对象都心悦诚服、乐于接受。

社会管理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保证政务公开透明。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是尊重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的重要体现。

社会管理工作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有序。根据管理即服务的现代管理理念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必须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增强对群众的服务中实现社会管理升级。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在思想根源上下工夫,在日常工作中谋创新,真心实意地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新华社记者 李代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