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2版: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消费
红黑榜
珠光宝气 追逐多元时尚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从奢侈追求到大众消费
珠光宝气 追逐多元时尚
首饰用于搭配衣饰已成为时尚女性的必备要素

消费·印象 之 珠宝

那时 黄金饰品是奢侈品代名词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别说是在河南,就全国而言,黄金珠宝也是一片空白。”天成珠宝相关负责人回忆说,“从1982年开始,国家对珠宝首饰行业的政策性障碍消除后,珠宝行业才开始萌芽。不过当时人们的观念是,黄金珠宝就是奢侈的代名词。”

但是在那个年代,美丽没有贫穷或者富贵之分,人们从不拒绝珠宝的诱惑和魅力。即使省吃俭用,她们也总能想方设法为自己添置一两件珍贵的饰品。当时,市场上金、银等贵金属款式也极其简单,大多是传统款式。

采访中,市民杨女士拿出珍藏30多年的结婚戒指颇为感慨。她说:“虽然这款黄金戒指在现在看来,从款式上、材质上都比不上现在的黄金饰品,但它是那个年代鲜活的名片,因为那个时代人们都以拥有这样的贵金属饰品而自豪。”

因此,当亚细亚、紫荆山百货、商业大厦、郑州华联等一批商场开业时,曾出现排长龙购买黄金首饰的盛况。不过,当时的消费重点尚处在零散无序的原始态势。

那刻 “镶嵌”风靡与“低价风暴”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期,红蓝宝石、翡翠镶嵌等珠宝饰品风靡一时,祖母绿、钻石、白玉、珊瑚等初步形成了萌芽中的消费热点。

而1994年,戴比尔斯在国内设立钻石推广中心,通过系统的推广宣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逐步深入中原大地。有需求就有市场,正是在这一时期,郑州的珠宝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河南黄金珠宝的品牌数量增至将近30家。

不过好景不长,从1997年开始,亚细亚、商业大厦、紫荆山百货等国有商场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珠宝首饰行业作为“兴于百业后,衰于百业前”的特殊行业,在新老机制的碰撞下一度陷入了低谷期。香港华昌珠宝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林玉瑞坦言:“这个时期,珠宝市场相当复杂,一方面,处在国家深化体制改革、新老机制的碰撞阶段;另一方面,郑州各大商场的竞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珠宝促销也加入到低价风暴。”

此时此刻 个性风潮引领新时尚

自2002年以后,随着中原崛起的号角吹响,珠宝市场开始复苏,从2003年至2011年,黄金珠宝市场保持着每年增长30%至50%的速度,黄金价格也从2003年的100多元涨到如今的近400元。

“这一阶段,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珠宝的材料成色,而开始注重独特的款式设计,时尚的工艺。时至今日,女士们穿什么衣服佩戴什么首饰,成为一种对时尚的追求。”金鑫珠宝负责人介绍,“而另一方面,人们在经历过金融风暴之后,看到黄金的增值性,开始选择黄金作为理财投资产品。”

河南省宝玉石协会会长刘长秀认为:现在,珠宝投资消费,对珠宝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把传统的饰品文化和现代工艺艺术巧妙融合在首饰里,才能彰显其时代特征和饰品文化价值。这种由单纯的佩戴饰品消费观念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转变,使得珠宝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30年前,专为结婚买戒指的郑州人恐怕是屈指可数,但如今女士们都有几件专门用来搭配各式衣服的首饰。中原大地,人们对黄金的解读,从当初的简单拥有到追求优质、高档,从曾经的从众型选购到目前的个性化选购。这一系列变化都折射出了市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的提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珠宝行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晚报记者 谢宽/文 赵楠/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