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2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分为二地看待压力问题 三个方面来调节自己
做金融的英文名都叫“压力山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近几年,国内多名亿万富豪自杀,金融业也有多名从业者走上不归路
做金融的英文名都叫“压力山大”
晚报为您讲述郑州金融职场里那些不得不说的悲喜心理专家说:有压力别憋着,放声大哭一场也行
领 导 同 行 业 绩

晚报为您讲述郑州金融职场里那些不得不说的悲喜

心理专家说:有压力别憋着,放声大哭一场也行

写在

前面

日前,一份《中国城市股民健康状况报告》称,近一半股民过去一个月中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经济压力、股市变化、健康困扰”成为压在中国股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现实中,有比睡不够5小时更惨烈的局面。

5月23日凌晨,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从自己的寓所坠楼而亡……金利斌、高庆昌、卢立强、魏东、裘祖贻、乔金岭……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先后有9位亿万富豪相继自杀。

接二连三的“自杀”、“过劳死”,让承载着无数年青人光荣与梦想的金融行业以一种越来越沉重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针对这些越发频繁的事件,晚报采访了我市金融行业几位从业人员,他们的经历与感悟也许代表着这个群体大多数人的状态。或许从心理专家所说的案例中,我们应该有一点收获,当夏天必然来临,除了想到炎热,我们何不尝试更关注冰激凌。

A

起步维艰

生存压力考验人的意志

2005年夏季,牛刚走出了大学校园。

学习金融证券专业的他,和班里的同学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了一家证券公司,体验股海搏击的激情。

“大约是当年的八九月份,我开始进入这家证券公司实习,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证券公司的人可以在银行驻点拉客户。当时刚毕业的学生,在经过培训后,每天都是撒到大街上发传单,拉客户。”牛刚回忆,当时市场没有现在这样规范,也没有基本工资,他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0块钱,扣除相关费用,到他手里只有41.5元,“这些钱连充公交卡都不够”。第二个月,他拿到手的工资是93块钱。

在牛刚起步的同时,刘忠波2005年毕业之后选择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

“我进的是财产保险公司,不像人寿保险公司天天要拉个人客户。”刘忠波说,他们主要拉单位客户,“刚开始业务也非常难开展,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压力。”

2006年春节归来,一个雪后的下午,天空特别净。

从20层楼上向下望去,人来车往。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牛刚(化名)再次提着一袋宣传页来到了纬五路的一个路口。

这次他成功了,从业半年多来,他终于拉到了进入这家证券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陌生客户。

这正应了心理专家的观点:压力有时也是动力,学会化解压力非常重要。

而牛刚认为:哪里都会存在压力,就看如何对待它。

晚报记者 胡审兵

插图 张柳

同质竞争

同行展开白刃战

金融行业的高收入和高压力通常相伴相随。

牛刚说,不同于其他的高收入行业,金融行业的高收入都是靠业务量说话的,拉不来业务就无法生存,激烈竞争是显而易见的。

而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竞争,还基本停留在人海战术和产品的雷同上。

“我们出去拉业务,同行之间经常会碰到一起,然后相互杀价。”牛刚说,6月7日,公司一个业务员拉来一位新客户开户,6月9日其就要求转到另一家证券公司。

为了维系客户,牛刚说,除了日常经常拜访、电话联络外,公司举行活动,也会通知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也通常会携带礼品登门拜访。

如今,辗转之后,刘忠波跳槽至某证券公司一营业部,担任营销部经理。“以前做的是保险业务,有客户资源,进入证券行业后,客户开发还不是太难。”

忙碌的工作是刘忠波面对的“高压”问题。如今他们每天8:30上班,8:40开晨会,随后人员就会安排出去拜访客户、进入相关的营销渠道。同时在每周一、三、五还要开夕会,讨论业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业务进展情况、组织业务学习等,加班几乎是必然的,忙的时候周末也得加班。

做员工难,做领导更难。

位于郑东新区的一家券商老总说,如今股市低迷,公司业务开展、人员增收节支、各种关系维护,全都是一把手的责任。当总公司追责的时候,首先是他的责任,而他的副手、员工都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及心理问题,难以表述。

B

C

不堪竞争,有人选择了离开

10天之前,晓琳(化名)选择了从太康路上一家证券公司离开;20天之前,离开保险公司一年之后的王丽(化名),接到了保险公司的手机短信通知,可以前去办理当时进入公司时500元押金的取回手续。

晓琳毕业于2010年,因为父母是生意人,她并没有急于要找到一份工作。两个多月前,她自己通过应聘去了一家证券公司,试用期3个月。公司给她的任务是:3个月内,要拉来50万元资产,同时要有6000元佣金。

“坚持了两个月,找几个亲戚朋友开了几个账户,资产总共不到5万块钱。”晓琳说,现在股市行情不好,她肯定完不成任务,所以试用期没坚持完就自己不干了。

与晓琳不同,王丽属于二次就业,2008年4月份,她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一个季度要拉保费不低于4800元,不能连续两个月没有业务。”

为此,王丽找遍了亲朋好友、以前同事,在一些街心公园摆摊宣传,曾经满腔热情的她,这样坚持了不到两年,2010年上半年就离开了这家公司。

王丽说,前一段时间,她去公司办理取回押金手续时发现,时隔1年,他们部门原来的11个人全部都离开了。

而对竞争感触颇深的国都证券郑州营业部营销总监助理刘磊刚称,他大学毕业时班里有32个同学开始都从事的是证券行业,如今只有两三个人还待在这个圈子里,其他人都跳槽转行了。

D

排解压力,心态很重要

“前一段时间报道的中国股民健康报告称,近半股民每日睡眠少于5个小时。”牛刚说,对于他们从业人员来说,其实压力也非常大,“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的周期性最强。牛气冲天的时候,业务开展也会容易;但到了一蹶不振的熊市,很多人都不看股票了,拉业务尤其艰难。”

喜欢运动的刘磊刚说,为了排遣工作的压力,他经常会约同事、同学等打打篮球,或者几个人在一块打打扑克牌进行消遣,当然也要注重业务学习,学会沟通的技巧,积极对待营销中出现的碰壁状况。

而对于刘忠波来说,工作地点在郑东新区CBD,空闲之余或者压力难解时,他会到附近的湖边散散步、到草地上坐一会儿,放松一下心情。

“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压力,关键要看怎么去处理压力。”对于同在证券公司的这两个人,对待压力的看法很坦然,二人表示现在很多单位也注意到了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他们的公司都组织有野外拓展训练、员工交流会等活动,让员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从事工作。

刘磊刚认为,如果能在证券行业里存活1年,基本上就能在这行业里稳定下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