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延山 这一成语,困惑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因为我所受教育,是邪不压正,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魔怎么能高于道呢?我彻底明白这个道理,是后来的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不但正确,而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某报载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道行,指佛家修行功夫,代表正气。魔,魔障,指破坏修行的恶魔,代表邪气。原是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的话,意为正气难得,而邪气容易超过正气。”最后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成语的固定用法,只要知道这是表示‘正义战胜邪恶’的意思就足够了。” 道,代表真理和正义;魔,代表谬误和邪恶,正是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固定用法和千百年来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一丈高于一尺,更是常识中的常识。如果硬要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释为“正义战胜邪恶”,倒有颠倒是非之嫌。 此成语虽不是人人皆知,但决不冷僻,奇怪的是,在经史子集和先贤名文中,很少见到:从辞典查到辞源,也未见踪影,不知典出何处。仅在《西游记》第50回、《初刻拍案惊奇》中,各见一次;近几年编纂的、并不权威的“成语词典”中,才有收录,解释和上述相仿,但无“正义战胜邪恶”之意。可见出于人们口语,而也用于特定场合,只是较晚地进入书面语言。 “道”和“魔”,是一对互相矛盾、排斥、斗争,而又相互依存、发展的统一体。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魔”,就无所谓“道”。“魔”永远、彻底地消灭了,“道”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它们同时存在、斗争、发展,就决定了它们此高彼低、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在一个时期内,或一定的层次上,正义——“道”,战胜了邪恶——“魔”,而“魔”又以更狡猾、更恶毒的手法与之较量,挫折了“道”、又高于了“道”。人类社会,就是在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道路上,发展前进。 “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两回事,前者讲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而并没有说一直处于胜利状态;后者说的是,在某一时期或场合,“魔”会高于“道”,而并非说魔、道斗争的结局,是魔高于道。 在某些时期,是不是魔高于道了呢?周文王被囚禁;周武王被困红沙阵;孔圣人厄于陈、蔡;岳飞屈杀于风波亭;唐僧、孙行者一次又一次被送进蒸笼,举不胜举。笔者长期在银行工作,针对一次次金融犯罪案件,我们一次又一次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但新的金融犯罪案件还是层出不穷。我们不禁扼腕长叹: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道”、“魔”消长,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也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强行曲解、运用这一成语的原意,更不能使其谬种流传。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