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学大教育集团承办的“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教育领域第一次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的会议。来自国内教育界的权威专家柳斌、顾明远、陶西平、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以及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专家、代表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晚报记者 吴幸歌 A 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此次会议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和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陈至立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实施个性化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陈至立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广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 B 个性化教育从培养学生选择意识着手 中国教育学生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从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角度,探讨了什么是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教育。 顾明远指出,要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就尤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潜能得到真正发挥。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选择意识,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最强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兴趣爱好,那他也就没有选择。 不少家长认为,教育的公平仅仅体现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其实,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家长却偏要让他学奥数,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公平。 C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适合教育 在会议现场,一个专家列举的案例引来所有与会者的深思。某小学统一考试,出了一道填充题,“秋天来了,树叶 了”,标准答案是“黄”,一些学生填的“落”了、“红”了等,就都错了,难道北京香山的树叶秋天到了,也只能变黄不能变红吗。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多少学生的思维方式。 会议唯一承办方,中国个性化教育的领军者-学大教育CEO金鑫通过学大十年教育经历认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改变原来那种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方式,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孩子成长需要有个性化教育的方式,爱和尊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回归。 D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是帮每一个学生成才 金鑫表示,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每个人最终以适合的方式走上成才道路。其中包括激发人生潜能,实现创新型人才,这是他们的理想,也是他们的目标和方向。从现实来讲,可能有许多行不通的地方,这可能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这个方向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不要那么痛苦,那么累。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爱、尊重和平等,更加自信,取得更好的成绩。”金鑫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