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轩窗,正梳妆
咸菜谱
中秋的乡愁
箫吹秋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咸菜谱

□冯杰

因为家庭简朴,我打小就得吃咸菜。

小时候,几乎天下的中国人都要吃咸菜,没有觉得吃咸菜特别。记得我姐到县一中上学时,每次返校都要带一尼龙网兜“窝窝”,再带一大玻璃瓶咸菜,算一个月的伙食。有一次我妈怕苦了我姐,就背着我爸把咸菜用油略略清炒了一下,哪知这竟成了学校里最好的菜,闻香识咸菜,同学皆食。本来要小心翼翼吃一月的咸菜,一天就吃完了,吓得我姐第二周不再让我妈炒了。

这就有一个咸菜规律,世上穷人家孩子的童年,都有一部分是在咸菜缸里浸泡的。

我眼界窄,没有看到外国人吃咸菜。在汉字古意里,与咸菜意思最近的一个字是“齑”。齑是切碎的咸菜,近乎菜末。我最早就觉得宋代人文字里,常出现这个长相不佳的字,穷秀才或当和尚的弱势群体常吃“齑”。似乎吃咸菜还有点古风。不知它竟还是代表俭朴的元素。

韩愈《送穷文》有“朝齑暮盐” ,条件真够低的。后来我在北中原乡间,看到一位民办教师家里挂有他自己写的一幅小斗方。上书“齑盐自守”。我谦虚地问过,才知道是喻示自己要过清贫淡泊的生活,就觉得意好。民办教师那时年轻,有热血,就耽误了进去。要不他现在可能一日三餐要吃海参的。

后来听说,他妻子知道这四字是使男人一辈子也没转成“公办教师”的原因,女人梦想让丈夫当成公家人。女人目光浅,就把它撕下,一把烧了灶火。

如果我再去挂一幅这咸菜风格的字,肯定有人说我作秀。但我记着这个齑字。它的形状像是一卷文章下面藏一把韭菜,永无出头之日的韭菜,埋没在菜坛里。

延吉朝鲜族的泡菜、四川的姜芽、保定的酱菜、童年地沟边的小洋姜、母亲的腌萝卜条、蒜薹、蒜茄子、父亲的泡韭花、姥爷的清水椒、被我姥姥一分为二或者为四为六的白菜根,它们都是一部乡村咸菜谱里的一员,都让我用牙齿一一读过,都曾经亲身经历且校勘。

一位医生兼养生学家警告我说,咸菜里面有一种亚硝酸盐,常吃可以致癌。距我村100里外的豫北林州,之所以是世界食道癌高发区,就与四季常吃一种咸菜有关。

我家乡穷,条件有限,乡党们不吃咸菜难道还能吃满汉全席?曾几何时,炒菜曾是一种乡村的奢侈。

我乡下的伙夫二舅常说一句口头禅“天下最好吃的饭菜是糊涂就着咸菜”。这里有必要注释一下,“糊涂”是我们这里对玉米粥的别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