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闲话戏楼
在别人的隐私中狂欢
洗手做羹汤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洗手做羹汤
食相笔记

□黄亚明

古代名厨,男的有易牙,可惜他那烹子献媚的罪迹,很给男人丢脸,不提也罢。单说古代女子,精通饮食文化的大有人在,可谓个个都是厨娘级的人物。比如有宋一代,以女子命名的名牌饮食就不计其数,什么宋五嫂鱼羹、王小姑酒店、李婆婆杂菜羹,多了去了。根据叶梦得的记载,北宋梅圣俞家有一位“银索攀膊”的厨娘,欧阳修等大佬想打牙祭还得提着鱼往梅家赶呢。

你知道,吃喝是人生的硬道理,即使贵为钟鼎世家,女性在相夫教子之余,也需掌握厨艺。看看《红楼梦》,女主子之一的琏二奶奶,对茄鲞的做法也颇有心得:“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蕈、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唬得刘姥姥直咋舌。

因吃喝而产生爱情,大约算得人生普遍的艳遇。《晋书》记载安东将军周浚某次外出打猎,路上遇雨,于是到附近的李家造访。雨未停,人马困顿,李家的小姐络秀带着一个婢女,不声不响就准备出了几十个人的饭菜,精美可口,让周浚惊为神人。神魂颠倒的周浚不顾已有家室,斗胆向李家提亲,雨为媒,彼此一见钟情了,没办法,李家人只好同意。

在男性社会,女性下厨不过是天职。它代表了“人间烟火”。正因如此,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以厨艺扬名天下的女性。像五代时期的尼姑梵正,能以20个盘子,拼成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图景,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她遂成为我国大型风景花式拼盘的首创者。还有李师师,据野史说宋徽宗常常偷跑出去找她,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迷恋她的厨艺。

这些“名厨”中,最可人的,能将琐碎生活,过得浪漫别致、饶有情趣的,有两位,一是董小宛,一是芸娘。

董小宛发明了扬州名点董糖与名菜董肉。她老公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描述她的兰心蕙质,“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细考之食谱,四方郁厨中一种偶异,即加访求,而又以慧巧变化为之,莫不异妙。”董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一餐,简简单单,却已是大有禅意了。

难怪冒辟疆说与董小宛一起生活的9年,是把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占尽、折尽了。其实,何止清福,还有令人神往不已的口福。

凡俗人生,琐碎生活,真正当得天长地久的,是《浮生六记》沈复的妻子陈芸。他们是姑表姐弟,成家后,经常为生计操劳,虽然清贫,却很快乐,陈芸每天做饭必用茶泡,喜欢吃芥卤乳腐和虾油腌的卤瓜。还喜欢用麻油加些白糖拌卤腐,让其更加鲜美,用卤瓜捣烂拌卤腐,并取名“双鲜酱”。沈复对陈芸发明的菜肴开着轻松的玩笑,平淡简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记得许戈辉当新娘子时,说自己的老公不需要一个每天只会洗衣服做饭的保姆。确实这样,估计前丁太太就是每天只知道洗衣服做饭,最后只好抱着5 个月的婴儿滚蛋。韩国电视连续剧《人鱼小姐》中,女主角雅丽英有一次和她婆婆谈到女性在家庭里的职责,她说:“家庭主妇的劳动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你付出了那么多,可不会看到任何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没有任何价值。令我们痛心的是,不知道这是时代的错,还是人心坏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