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苦瓜和尚和苦瓜的脸庞
祭城溯源
心在明处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祭城溯源

□王海旺 王彦召

郑东新区有个去处叫祭(zhà)城,附近有一条公路,叫祭(zhà)城路。但是,在各种字典中均查不到该读音,其来历究竟如何?一向是郑州市人感到困惑与不解的问题。

祭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有四种写法,但都与祭祀有关。祭字在《辞海》中注音一为祭(jì):①祀神、供祖或以仪式追悼死者的统称。②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③杀。而根据许慎著《说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其发音为jì。二者相互印证,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读音。注音二为(zhài):①古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公之子。原为畿内之国,后东迁,在今郑州东北。②姓,东汉有祭彤、祭遵。至南北朝时,有的祭姓族人,认为祭姓不吉利,而訾字有资财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遂改为訾姓,所以在北宋人编的《百家姓》中没有祭姓,而有訾姓。在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中:蔡,草丰也,从草祭声。由此可知,就地名而言,在清朝嘉庆以前祭读作(zhài)。现在知道祭(zhài)读音的人很少了。

作为地名,祭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郑县志》第134页记载:“祭伯城在郑东北十五里周公第五子所封地”。其为周朝周公姬旦的第五个儿子祭伯的封地。古代爵位分为五等,自上而下的顺序为:公、侯、伯、子、男。周公第五子的爵位为伯爵,故称祭伯,其封地被称作祭伯城。其后人爵位有升迁,周穆王时有祭公谋父,其爵位升为公爵。祭(Zhài)姓源出自姬姓,为周朝周公旦的第五子祭伯的后人,以国名为氏,称为祭氏。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预《左传》注云:“祭国,伯爵也。”又据《路史》载:“周圻之内管城东北有古祭城。”《郑县志》修纂于1915年,其将祭城均称作祭伯城。在郑东新区建设中,祭城村被拆迁,2005年6月9日中国新闻社报道:郑东新区发现距今三千多年周代祭伯城,通过对祭伯城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历史文献的记载。

至于现在祭(zhà)城读音的起源,在祭城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古代祭伯要扎城,扎为建立、驻扎之意,后该城被郑国所灭,取扎的谐音,故祭字念(zhà);二是祭伯城虽然建立,但后该国被郑国所灭,受战乱惊吓炸窝而四散,取炸的谐音,故祭字念(zhà)。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缺乏说服力。扎字音调为阴平,而祭(zhà)音调为去声,存在音调的差别。炸字虽然形象,但《说文解字》无此字,其出现应为近代,其亦无据可考。

笔者认为:祭(zhà)字作为方言读音的出现应在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来源为郑州方言的略音。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间谍为刺探情报潜入郑州,为适应反特需要迷惑敌人,民国政府将祭城等一些地名作了改变,改陈店岗为陈岗,改祭(zhài)伯城为祭(jì)伯城、祭(jì)城、祭(zhà)城,四个地名同时存在混用。郑州方言发音有变音、增音、略音的特点,在有关地名的发音中表现尤为突出,变音如刘江(jìang)读作刘jiao,韵母由ang变为ao,王(wāng)庄读作(wō)庄, 韵母由ang变为o。增音如三坝(ba)读作三(bang), 韵母由a增加ng变为ang;西胡(hú)庄读作西huo庄,韵母由u增加o变为uo。略音如祭(zhài)城读作(zhà)城,省略了韵母ai中的i,就成了现在的读音(zhà)城。在一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由海霞播报的新闻中,就将祭城读作(zhà)城,这是国家级媒体对该读音的认可。

祭(zhà)城是郑州方言变音的结果,已由约定俗成的方言读音演变成官方确认的法定地名,其来源于历史悠久的古祭(zhài)伯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