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单日销售1.3个亿
儿子刺母案再次敲响教育警钟
热点话题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要营造孝敬父母的社会氛围

□朱四倍(河南)

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中华小孝子。相关负责人称主要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生活中。(新闻见10月31日《新京报》)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中华文化的元意识,一直绵延至今,公众对照顾父母、尊敬父母有着高度的认同性。但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社会伦理特别是家庭伦理失范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我们丝毫不用怀疑孝子工程的良苦用心。但是,孝子工程就是我们当下可行的选择吗?

“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的雄心可敬,但当孝道教育与“工程”挂钩时,在笔者看来,就有可能变味。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仅仅需要百万名孝子吗?相比于13亿人口的需求来说,百万名孝子恐怕仍旧是微不足道的吧?与其奢谈孝子工程,不如着力提升全民族、全社会的孝文化水平。

更何况,传统的孝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不合理的、腐朽的东西。对于合理成分,如孝心、敬亲等孝的一些基本内容,尊老爱幼精神等,我们应该传承下来,但对于糟粕则应批判。

对孝道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善待自己的父母上,更应包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而这显然是所谓的孝子工程无法达到的。从个人的角度上说不仅要为自己的父母尽孝,也要为别的父母尽孝。从社会的角度上说,要营造孝敬父母的社会氛围,树立尊老爱幼的风尚,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老人。一句话,孝子工程是对孝道的窄化理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