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愿意常见的人
鲤鱼的错误
反“三俗”,怕老婆
也说“吃软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愿意常见的人

□孙道荣

省城有很多老同学。有时候公差或私事去省城,就会想,这次找谁聚聚呢?

有的同学,升官了,升得最快的,已经官至厅级。不过,虽然升官了,同学情谊还是一点没淡,外地同学进省城,但凡他们知道了,都会热情款待。聚会的饭店,一定是上档次的;聚会的场面,一定是热闹的。老同学一个电话,就会唤来其他同学陪你,这些被临时喊来的同学,大多也是在官场上混的,不是处长,就是主任。老同学见面,自然要寒暄几句,但一圈酒之后,老同学的话题就转向了,全是官场上的事情,谁谁又升了,谁谁没啥希望了,谁谁有谁谁罩着,谁谁……说的不是你不认识的人,就是你不太懂的官场行话,你尴尬地坐着。半晌,老同学们忽然意识到你的存在,大着舌头招呼你,别客气,吃!别客气,喝!你讪讪地笑笑。

聚会终于结束了,餐桌上,酒瓶喝空了几个,菜剩下大半桌。老同学豪爽地喊服务员签字埋单。你偷偷瞄了眼,乖乖,好几千块呢,比你一个月挣的工资还多。不过,老同学一个子儿不用自己掏,大笔一挥,签个字就完了。老同学签字时神采飞扬,样子潇洒极了。

这样的盛宴,你却不懂得领情,此后再也没去找过他们。

有的同学,发财了,自己开了公司,做了老板,挣了大钱。你到了省城,去找他,他很开心。不过,他很忙,电话一个接一个。见状你要告辞,他一脸不高兴,老同学千里迢迢来了,不请你吃个饭,还像话吗?你抹不开面子,留了下来。晚饭照例是在某个豪华的大酒店,订的是气派的包厢。你正思忖着,就你和老同学两个人,这场面也太隆重了,门开了,又来了一帮人。老同学赶紧站起来,谦恭地将来人一一介绍:这是工商局的蔡局,这是税务局的黄处,这是刘总,这是胡经理。完了,指指你,对大家说,这是我外地来的一个同学。你突然明白,宴席是早预订好的,你只是赶巧碰上罢了。酒席上,老同学毕恭毕敬地一杯杯敬酒,还附在你耳边悄声说,这都是他的财神爷,帮帮忙,多敬他们几杯,让他们高兴高兴。本来一路颠簸,你又累又饿,这会儿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了。

你也再没找过那同学。

想来想去,每次去省城,你必定要找的,只有他了,睡你下铺的兄弟。他没升官,也没发财,和你一样,在一家单位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辅导孩子,自己看看书。听说你进城了,电话里跟你说,一会就下班了,直接上家里去吧。他家你是认识的,去了很多次,在省城众多的老同学中,也只有他的家,你去过,此外,再也没有人邀请你上他们的家中去过,与他们见面的地方,不是宾馆的标准间,就是饭店,或者茶楼。

你坐上熟悉的公交车,到了同学家附近的站下车,门锁着,同学还没回来,没关系,小区门口坐一会,同学就回来了,手里一定还拎着你喜欢吃的烤鸭、油炸花生米、臭豆腐干什么的,这就是你们的晚饭了。天冷的话,一人一瓶二锅头;如果是夏天,那就一人一瓶啤酒。也不用拼,不用劝,咪一口,搛口菜,聊聊近况,扯扯开心的事,烦恼的事,棘手的事,互相安慰几句,鼓励几句,再吧唧吧唧以前在一起的趣事,时间就慢慢地过去了几小时。也不着急,弟媳妇已经热好了暖胃的菜泡饭。

有时候,弟媳妇不在家,老同学就会领着上小区边上那家小饭庄,找一个僻静角落,点两三个小炒,仍然是一边吃,一边聊,讲到会心处,两人哈哈大笑。埋单也不用争抢,几十块钱的事,他掏和你掏,一样。

有的人,我们愿意经常见一见,聚一聚,聊一聊,有的人,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