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 瓜
石榴的骨头
城市里的大街
癞蛤蟆第十三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 瓜
人间食话

□胡弦

女儿正在吃南瓜烧鸡块。南瓜是那种青皮的嫩瓜,有种清甜的味道,和鸡块同烧,饱吸了肉汁,吃起来甘美香糯。她的筷子专挑南瓜,对那些鸡肉,倒不怎么感兴趣。

“好吃!”她边吃边说。而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像她这么大时,偶尔能吃上这道菜。只不过我们的筷子,专拣鸡块招呼。

真这么好吃吗?母亲的表情疑疑惑惑的。我猜,在母亲的感觉里,南瓜可能没那么好吃。

我又猜,如果我的祖母在世的话,看到曾孙女吃南瓜的这副馋相,她的疑惑,可能比母亲还要重些。祖母一生吃苦,因为草根树皮吃得太多,胃吃坏了,晚年很少吃蔬菜。南瓜倒能吃一点,原因是熟透的南瓜“面”性重,淀粉多,已接近于面食,她的胃还可以承受。

恐怕不只我家,在中国,从老人到小孩,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对南瓜的口感会有很大差异。母亲不认为南瓜是美食,那是因为困难年代南瓜吃得太多,味蕾在感觉上对南瓜有了逆反。

南瓜最迟在明初传入中国。明初人贾铭的《饮食须知》就有“南瓜味甘性温”的记载。明朝开始,西方国家渐渐崛起,中国却仍然是灾荒不断,即便所谓的康乾盛世,也时时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南瓜选择在这样的朝代进入中国,是勇敢的菜。事实证明,它是移民中国的菜蔬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人度荒年食物中最重要的选择。南瓜不单结出的瓜是菜,它的花也是菜。而且,它不但是菜,还是粮食,其淀粉含量,远高于一般菜蔬。其他菜,大都是单纯的菜,压不住饿。比如冬瓜,在菜里,论个儿,只有它可以跟南瓜媲美。但冬瓜吃多了,人就老往厕所跑。冬瓜利水,使人小便多。小便多了,人就感觉饿得更快了。

“饿”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却最致命,如果不是南瓜这样具备了多重手段的菜,解决不了问题。困难年月时,人的胃就像个大坑。南瓜,从身体到思想,从现实主义的肉到浪漫主义的花,都随时作好了填坑的准备。

但南瓜不单单是果腹之物,它还有更高的追求,它是可以做成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的,只是饥饿时代,往往会抹杀它这种潜能。现在好了,现在的饭店,从小馆子到星级酒店,几乎没一个没南瓜的。金灿灿的南瓜,青郁郁的南瓜,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在菜市场和厨房里,南瓜,仿佛已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酒店的餐桌上,南瓜也依然保持着亦菜亦饭的特色。虽然同是在菜谱上,但南瓜饼、南瓜发糕、南瓜粥这些,一看就是“饭”;而咸蛋黄焗南瓜、南瓜扣肉、南瓜煲鱼脯、炝南瓜丝这些,一看就是“菜”。

现在很多人喜食南瓜,还有个原因:南瓜是健康食品。据营养学家的测定,南瓜里胡萝卜素的含量居瓜类之冠,另外还有众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母亲虽然不会像年轻人那么喜欢吃南瓜,但她仍然在吃。她有糖尿病,医生说常吃些南瓜,对身体有好处。

“吃”这个字,按照字面意思,也就是把东西咀嚼、吞咽。但它实际应该有两到三层意思:一是把东西吃下去,二是吃滋味,三是吃健康。第一层意思是基础,第二、三层属美食层面,是上层建筑。但如果连基础都不牢,何谈第二层呢?

这些年吃的南瓜菜不少,但有些名菜仍然没吃过。比如“南瓜盅”的菜,是把南瓜掏空了,填入上等八宝饭,上笼蒸。比如新疆的烤南瓜,也是把南瓜掏空了,填料,只是填的是杏仁、核桃仁、杏干、葡萄干、红枣、无花果、黑杏干、腰果等,而且是放在烤馕的炉子里烤熟。吃法也不同,南瓜盅只吃八宝饭,弃南瓜;新疆则是南瓜与填料同食。

不知各位看官吃过没有?两者我都没吃过,据说味道皆奇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