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能让“优雅腐败”优雅下去
医院怎么成了“两只羊”?
惊闻“反垄断第一案”可能和解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医院怎么成了“两只羊”?

□朱永杰(郑州)

医院院长必须带着医生去挣钱,不然就要饿死。为啥?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但各级政府给公立医院的钱,只占医院运营所需费用的10%左右,剩下的90%是靠医院给自己发工资。于是,“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四面开花。于是,“医院像是两只羊。首先是替罪羊,因为制度设计导致今日现状,但患者的气都撒在医院身上;医院又像沉默的羔羊,医生在医改过程中,宁可沉默。”

(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以药养医”的恶果是药价居高不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经过各环节“黑吃”后,在北京某医院零售价达12.65元。中间利润超过2000%。最典型的是,在近日公安部破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中,浙江金华警方在出租车上查获的一批药盒,原来,医院的清洁工和保洁员售卖各种处方药包装盒,像抗癌药盒可获利300元。抗癌药赫赛汀市场销售价格约25800元每支,这个药品包装盒竟然能卖到1200元!

“以检查养医”的恶果是看病先过仪器关,检查费居高不下。医生“望闻问切”的基本功早已过时不用。医院的风景是,病人拿着一叠仪器检查的片子,医生照本宣科开药方。由于医生要自己养活自己,赚钱第一,药方的技术含量就是怎样才会把病人宰得不出大问题。给病人看病,就跟到了饭店拿着菜单点菜一样,点啥菜,花多少,全凭医生一支笔。此外,一种病有好几个可选择的药,因此开什么药,完全由医生说了算。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中国当前“给政策、不给钱”的制度设计,让医院通过合法渠道挣钱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通过卖药挣钱,二是通过买仪器,再收取检查费挣钱。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就此导致了“大处方”和“大检查”。这必然直接损害患者的利益,而医生作为给他们开处方、做检查的人,也很无奈。

这应该就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病症之所在。怎么办呢?庄一强说,目前应发展“真正的公立医院”,比如把2000家县级医院、1000家地区性医学中心和100家与国际接轨的医教研高端医院划为公立,由政府出资养活,其他的则放开。私立的营利性医院,注重服务,价格也高,可让其充分竞争,由市场调节并监督。而私立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大胆利用社会慈善力量。

专家给出的“药方”值得重视。政府养活全部医院不现实,养活大部分也不现实,养活一两个应该没问题。让这些真正的公立医院既不“以药养医”,又不“以检查养医”,在医疗体系中成为病人的标杆,成为参照物,成为一面镜子。这么做了,医院怎么会成为那“两只羊”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