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4个老伙计
40多年
深情厚谊
48年前订婚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48年前订婚照
清瘦的他们浅浅地笑着目光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再拍合影
“现在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
▲老照片 拍摄时间:1963年 当时:丈夫 韩秉信 25岁 妻子 韩荣花 20岁
▼新照片 拍摄时间:2011年 丈夫 韩秉信 73岁 妻子 韩荣花 68岁

清瘦的他们浅浅地笑着

目光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拍合影

“现在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

韩秉信老人有着保存照片的好习惯,他家里甚至还存放有民国年间自己祖上的老照片。

所有照片中,他和老伴韩荣花最为珍爱的,还是1963年两个人拍的订婚照。

1958年,原在南阳老家当语文老师的韩秉信来到郑州,经同学介绍,到当时的郑州煤矿机械制造学校任教,为国家培养当时奇缺的技术人才。

他入校以后兢兢业业,从1959年一直干到1963年,因国家遭遇困难时期,学校解散为止。

学校有个长垣姑娘学习特别认真,她叫韩荣花。她的父母在国民政府扒开花园口后逃难到西安,她也是在西安长大的。解放之后他们一家回到了老家,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她立志要为家乡作贡献。

虽然韩秉信不是韩荣花直接的任课老师,但在学校里,韩荣花也算得上是韩秉信的学生,其实,他们只不过相差5岁。学校解散前夕,校领导觉得应该为这两个踏实肯干、从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的年轻人撮合撮合了。

那时候流行的是一切服从组织分配。不过,韩秉信和韩荣花彼此都很满意,很对脾气,他们有文化、懂技术,都想在新中国的工业战线上建功立业。所以,1962年他们被介绍认识,1963年确立了恋爱关系,1965年喜结良缘。

1963年11月10日,正式订婚的两个人觉得应该留一点纪念,他们来到位于国棉三厂、也是当时郑州西郊唯一的一家照相馆,拍下了一张合影。

照片上,稚气未脱的韩荣花留着一对大辫子,特别精神,她回忆说,辫子当时都到腰部了,后来进了工厂才剪掉。韩秉信为了显得更帅气些,他拍照时去掉了近视眼镜,三七开的分头,文质彬彬。清瘦的两个人浅浅地笑着,目光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拍完这张照片不久,两个人都进了当时的郑州煤矿机械厂,担任技术工。韩秉信不仅业务好,而且懂经营善管理,一直做到厂里的高级经济师。

韩秉信评价老伴:“她就是中华妇女传统美德的代表。”因为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煤机效益非常好,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春节也不休息。作为厂里的骨干,韩秉信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工作上,根本没时间照顾家。后来他们有了3个女儿,韩荣花没有任何怨言,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孩子们也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退休以后,韩秉信总觉得亏欠老伴儿,带她出去旅游,逛街,百依百顺。韩荣花有时打趣说:“咱们真有点像电影里说的,先结婚,后恋爱。”

如今,韩秉信的一大爱好就是养花种树。他家有个小院,种满了大大小小的植物,四季常绿。院里的葡萄、石榴、无花果等都能结果,而且品种优良、十分好吃,他经常把收获的果实与左邻右舍分享。

家里不够种,他还买来树苗种在小区里,他家附近的行道树,除了松树是原有的,桐树、榆树、紫丁香等,都是他种在旁边的。“多一份绿色和阴凉,大家都能享受。”韩秉信这样说,老伴也很支持。

目前,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46个春秋。3个姑娘已经开始给他们准备怎样庆祝金婚了。老两口很满足:“现在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

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欢迎读者拨打热线96678提供老照片的线索,积极参与我们的栏目。

要求:

一、必须是合影,两个人以上最好;

二、时间跨度至少在10年以上;

三、拍照人最好有故事。

您的支持是我们做好这个栏目的最大动力,谢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