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兄弟,还记得48年前那段热血岁月吗
老伴,还记得49年前的那次偶遇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兄弟,还记得48年前那段热血岁月吗
立志愿惹事端勤练兵争荣誉返家乡
老照片:1964年 后排 崔保柱 17岁 前左 李丙顺 18岁 前右 房西平 19岁
新照片:2011年 后排 崔保柱 64岁 前左 李丙顺 65岁 前右 房西平 66岁

踏征途

1963年12月,又一批新兵到了部队。

在有着光辉历史的空降兵第四十五师新兵队伍中,有3个人来自巩义孝义镇。

入伍前,他们互不认识。但是,父辈却是旧相识。

送新兵的队伍中,父亲把3个年轻人叫到一起,嘱咐说:“你们是最亲最近的老乡,到了部队,彼此之间一定要互相照顾,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兄弟!”

3个年轻人握起了手,向老人们重重地点了点头。

立志愿

3个人从小都崇拜战斗英雄,电影《上甘岭》不知看过多少遍,但每次看依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他们都曾立下志愿:好儿不当兵,不是男子汉,长大后一定要保家卫国!

没想到,现在美梦成真,还是在黄继光烈士的部队!

走进军营的第一天,他们一起参观了黄继光烈士事迹展览馆,曾经听到过的英雄故事,再次浮现眼前,他们都无比激动。

回到新兵连,房西平对他俩说:“我们一定不能给老家丢脸,刻苦训练,不怕流汗不怕死,要给咱家乡争光!”李丙顺、崔保柱异口同声说:“大哥,你说的就是我们心里想的!”

惹事端

不过,立志容易,做到难。

崔保柱年龄最小,也最捣蛋,而且争强好胜,没多长时间,就和其他地方来的新兵发生口角,动起手来。

一看小老乡打架了,李丙顺二话不说,立刻加入战团,对方也来了帮手。最后,一直在旁边制止的房西平也加入了,为了不让两个兄弟吃亏,自己挨了不少拳脚。

为此,他们受到了严肃批评。房西平更觉得,是自己没管好两个兄弟,就把他们叫到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最后,他们主动找到发生冲突的战友赔礼道歉。此后,他们再没有发生过好勇斗狠的事情。

勤练兵

1964年,入伍第二年,3个好战友在部队的军人服务社拍了这张珍贵的留影。3个小伙子血气方刚,英姿飒爽。

房西平因为训练最刻苦,军服洗得发白,颜色明显不如两位战友的新和深。

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带个好头,规定科目完成后,总是悄悄地给自己加量。天道酬勤,入伍3个月,他就因为训练成绩突出被选到了尖子班。

争荣誉

在部队期间,房西平参加过全军大比武,荣获“最能战斗先进模范”称号;投弹比武,他创造过500克木柄手榴弹投掷65米的纪录;射击比武,他百发百中,荣获特等射手勋章。

李丙顺、崔保柱也不示弱,不仅训练中争先恐后,执行各项任务都表现出色。

他们先后参与过黄陂、木兰山、王家河等地的抗洪救灾等任务,虽然没有经历真正的战争考验,但都抱定了一旦党和国家需要,随时冲锋向前、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服役期间最难忘的,是无论谁回家探亲,另两个人都会把身上所有的钱交给他。回家乡的这个人,会买三份东西,替另两个兄弟探望父母家人。这个规矩,从入伍开始,一直到他们退伍才结束。

返家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逐渐远去,1969年,他们复原回到家乡,又开始了不同的创业经历。

现在,他们离得很近,有了兴致,会相约去洛河边钓鱼,在悠闲的时光里,谈笑着,回忆部队里的峥嵘岁月。

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