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修行(河南) 众所周知,我们不少国有企业的“当家人”,特别是像中石油这样国有垄断“巨无霸”的高管其实就是“高官”,而高官与企业家或叫实业家无关,他们都是由上面任命的。 这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我们的中石油是一个什么现状,只要能如实地讲给哪怕一个中小学生听,他也一定会认为对这种垄断企业高管还要搞什么激励制度是很可笑的。换句话说,现在对中石油高管不是什么“激励过度”,而是需要讨论是否需要“激励”。 这一点,单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1)”中就可得到证明。报告中称,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达百万,可鉴于公司的实际业绩,中石油高管薪酬存在严重的激励过度,而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尤其是国有垄断上市公司)的高营业收入并非完全是高管努力的结果,更多来自国家赋予的垄断优势,所以不能以企业名义业绩为依据,而应该按照实际企业业绩评价高管薪酬。紧接着报告举了一例又一例,这里只录一例:“由于石油企业对国家有很强的谈判能力,使得中石油产品价格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价格水平,由于差别化的贷款利率,使中石油能够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成本进行融资。除此之外,中石油还连续4年获得政府的高额补贴。” 也就是说,中石油的业绩根本不是高管的什么努力,不过是国家的政策倾斜乃至“扶持”罢了。我们相信,随便弄一家企业,只要也能如此垄断,也能受到国家如此青睐,其业绩即便不在中石油之上,也差不到哪里去。 尤其让人想不通的是,一个高垄断企业,而且常常垄断到不近人情的地步,比如油价一降,就发生油荒,这种企业竟还需要什么“激励”制度。我们可不可以请监管层点开新闻报道后面的评论看上几条,看看中国的网民是怎么说的。尽管本人并不赞成像许多网友所说,只要是个人,只要有个脑袋,就能做中石油高管,但如果说是因为什么“激励”制度,中石油才取得如此“业绩”,恐怕也难以服人。如果像这样一个国家赋予垄断优势的企业还要对那里的高管搞什么“激励”,那么,我们的其他企业岂不是太委屈了?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