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57年前就很时尚
拍照时,用“火钳”烫头发
友情如酒久愈浓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57年前就很时尚
拍照时,用“火钳”烫头发
约好去拍照辛苦了老伴儿
▲老照片:1954年 丈夫 张凤贵 21岁 妻子 王秀珍 17岁
▼新照片:2011年 丈夫 张凤贵 78岁 妻子 王秀珍 74岁

57年前就很时尚

拍照时,用“火钳”烫头发

□见习记者 鲁慧/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经人介绍相识

1954年,曾参加过剿匪、朝鲜战争,并获得过功臣荣誉的张凤贵退伍后在市公安局工作。

当时21岁的小伙子张凤贵经人介绍,与当时在炮校(就是现在的防空兵指挥学院)工作的王秀珍相识,当时只有17岁的王秀珍高小毕业后,就到了炮校工作。

“我才20出头,不用给我介绍这么早吧!”张凤贵觉得介绍对象有点儿早,同单位的介绍人却说:“咱单位的小伙子都是我给介绍的,介绍的也都是她们高小毕业的那一群女孩儿,你放心吧,都很不错!”

两人见了面后都感觉还不错,一有时间就会一起出去散散步。

王秀珍的家人都不在郑州,她跟着舅舅生活,高小毕业,也有文化,张凤贵16岁参军,还立过功,又在公安局工作,两个人可谓门当户对,经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沟通,由相识到相知、相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1955年7月,经党组织批准,顺理成章的登记结婚了。

约好去拍照

1954年,正处于热恋的张凤贵和王秀珍拍下了这张值得留念的珍贵照片。

照片上,张凤贵和王秀珍有着甜美的笑容,值得注意的是,两位都烫了头发,特别是张凤贵,头发直直的向上,显得很精神。“那是当时用火钳夹的。”说到张凤贵的头发,王秀珍笑了。

原来,当时在理发店烫头发用的烫发工具很像火钳,“夹子上有个槽还有个棍。”张凤贵说,啥时候都喜欢整得干净利索。

辛苦了老伴儿

1965年,由于张凤贵工作忙,孩子和家务事全由当时在国棉五厂上班的王秀珍负责,一天,王秀珍要上白班,就把孩子们锁在屋内,大孩子领着小点的孩子在屋内烤红薯吃,不料把油瓶碰翻在火炉上,引起了火灾,屋内浓烟四起,邻居看到后把王秀珍叫回来,打开门后,几个孩子都吓傻了,孩子们的脸上都是煤灰。

“她是我们家的功臣,她自己也是劳模,除了自己的工作做好外,还要操持家,太辛苦了!”

现在,张凤贵和老伴儿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他上午看看报纸,下午去打打门球,老伴儿在家做做饭,下午和晚上就跳跳交谊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