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30多年了
我们一直在热恋
50多年过去
依旧相濡以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30多年了
我们一直在热恋
拍摄时间:1975年
丈夫 张玉乐 25岁
妻子 张 敏 21岁

30多年了

我们一直在热恋

欢迎读者拨打热线96678提供老照片的线索,积极参与我们的栏目。

要求:一、必须是合影,两个人以上最好。 二、时间跨度至少在10年以上。三、拍照人最好有故事。

拍摄时间:1975年

丈夫 张玉乐 25岁

妻子 张 敏 21岁

拍摄时间:2011年

丈夫 张玉乐 61岁

妻子 张 敏 57岁

这是一张拍摄于1975年夏天的黑白照片。那个年代条件简陋,为了让照片拍得漂亮点,有个好背景布很重要,于是照片上有青松、芭蕉、花卉、华灯。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画面上的这对年轻人,右侧的男青年精明强干,阳刚豪爽;左侧的女青年俊秀甜美,朝气蓬勃。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笑得都是那样阳光灿烂,每个人都露出了8颗牙。

男青年名叫张玉乐,当年25岁。女青年名叫张敏,当年21岁。3年后,他们成了一对恩爱夫妻,照片定格了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采访中,我问今年已经61岁的张玉乐:“老照片上你们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正处在热恋之中啊?”性格开朗的他大声说:“我们俩啊,一直都处在热恋之中!”

1974年,荥阳小伙张玉乐作为工农兵的优秀代表,被推荐到郑州二柴技校去上学。入学不久,他发现同年级的一个女孩也来自荥阳,而且两家相距不远。

这个女孩就是张敏。其实,注意到张敏的不止是张玉乐一个人。张敏青春靓丽,能歌善舞,堪称“校花”,十分出众。已经开始憧憬爱情的男生们开始悄悄发动了“攻势”。

论长相、论个头,张玉乐在学校并不出众,但他却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在老家农村,他干过大队会计、当过大队团支部书记、学历是高中,而且来到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党员了,还博览群书。丰厚的生活历练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使他自有一种成熟儒雅的气质。有一天,在校园里他遇到了张敏,鼓起勇气上前搭讪,先套老乡的关系。张敏很大方,礼貌地回应。本以为只是简单寒暄几句,但没想到,两人越聊越投机,第一次说话就一气说了2个小时!

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后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了。张玉乐喜欢张敏的美丽聪慧,善解人意,张敏则欣赏他的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两人都为对方所深深吸引,课余时间,花前月下,越来越多地相处在一起,感情也越来越深。第二年,他们的恋情继续升温,一次结伴去碧沙岗公园游玩的时候,他们在一家照相馆拍下了那张幸福的合影,眼角眉梢,都是喜悦和满足。

1976年,毕业分配,张玉乐被分到了郑州市拖拉机厂,张敏被分到了市拖拉机配件厂。当厂里有人议论张玉乐长得不好看时,她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这叫‘郎才女貌’,我就是喜欢他那样的人!”

直到1978年,张玉乐与张敏举行婚礼时,依然有人对他们的姻缘不甚看好,认为鲜花没插对地方,肯定长久不了。可是如今,周围一些所谓般配的熟人劳燕分飞,他俩依然过得甜甜蜜蜜,就像他们自己说的,热恋的热度从没减退。

结婚之后,已经在市拖拉机厂担任领导的张玉乐坚持学习,他考上了中南财经大学,边工作,边学习。贤惠的张敏非常支持他,承担了一切家务。两人的一大特点是,虽然是老夫老妻了,依然坚持天天聊天,张玉乐把自己新近看书和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张敏分享,张敏也把自己的社会见闻、生活感悟说给他听。

如今儿子在北京工作,他们退休在家没有感觉无聊,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张玉乐的爱好是读书、看报、下象棋、写点东西;张敏呢,每天早晚都坚持跳舞健身,还喜欢网上购物,岁月在她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