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房里过年就是得劲儿”
旧日串亲戚时的馍篮子
如今变成了礼品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旧日串亲戚时的馍篮子
如今变成了礼品箱
馍篮子变成礼品箱
网友“精神中原” 图

旧日串亲戚时的馍篮子

如今变成了礼品箱

贴春联、放鞭炮、起五更……几千年前的习俗,至今依然在内黄县亳城乡延续。

只是,古老习俗延续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些细节变了样。昔日走亲戚的馍篮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礼品箱。

记者 王军方

门神有了立体版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指的是“春联”。

腊月二十八,内黄县亳城乡南高堌村,各家各户都贴上了红色的春联。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门神”的样式五花八门,立体“门神”已经出现。仔细观看,立体的“金元宝”下边,原来是一块儿富有弹性的泡沫。

大年二十九,下午三四点钟,村里就噼里啪啦地响起鞭炮声,邻里街坊们开始吃饺子。

大街上,聚集了很多村民,“天地两响”时而响起。

央视春节晚会0点报时即将开始时,村里已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祈祷今年有个好收成。

老的习俗大多延续至今。大年初一,村民们依然是起五更,走家串户拜年祝福。

儿时,孩子跟着娘到姥姥家走亲戚,都要提着竹篮子,篮子里放着馒头、肉包子、枣花馍等。

为防止刮风进土,篮子外还包一层包袱。遇到家里条件紧张的人家,家里没有包袱,只能用扎巾代替。

那时走亲戚,多是步行,后来有了自行车。

虽然是数九寒天,但孩子每年都盼着走亲戚,因为到时能穿新衣服,吃好东西,还有几毛钱的压岁钱。

如今,大年初二到初五,走亲戚的交通工具除了电动车、摩托车和自行车,还有不少小轿车。

馍篮子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箱箱的牛奶、火腿肠等礼品。

到了亲戚家,招待档次也上去了,客多的人家会招待两三桌,每桌十几个菜并不稀罕。

压岁钱,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重头戏。不过以往的几毛钱,现在成了百元大钞。

安阳习俗

吕村战鼓舞鼓声历千年

农历大年二十九下午,安阳县吕村镇吕村集村村委会大院内,人如潮涌,热闹非凡,200余名村民分别身穿黄、红色“战服”,手持鼓槌、铜钹等,各就各位。随着吕村战鼓第九代传人南太生老人一声令下,村民们一齐擂响战鼓,并且一边擂鼓一边跳舞。一瞬间,大院内鼓声震天,如同一声声春雷平地炸响。

“在我们村,能擂战鼓的村民有200多人。”吕村战鼓第九代传人南太生介绍,吕村战鼓舞起源于殷商时期。当时姜子牙收集了99张牛皮和马皮,然后伐木制鼓。鼓声震耳欲聋,破了商朝哼哈二将的法术,大获全胜。据网友“精神中原”

安阳

豫E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