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成长”是一个动词

□吴培利

儿子上初二时,心里仿佛长了团草,毛毛糙糙的,学习成绩倒退,也开始打扮自己:白色的运动鞋一天至少擦洗两遍,喜欢照镜子,每天用洗面奶洗脸,擦控油面霜,上发胶啫喱,买衣服必须亲自挑选,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大大咧咧邋里邋遢迷迷糊糊的小男孩了。有人提醒妈妈:你儿子可能早恋了。

等儿子夜自习放学,妈妈站在儿子必经路口的暗影里盯梢。远远看见儿子在一棵小树前停下。几分钟后,一个个头娇小的女生也站在了小树下,和儿子说着什么。妈妈焦急地拧紧眉头,想自己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还是上前劈头盖脸质问儿子。这时,一个头稍高的男生跑过去,为女孩拢了下头发,搂着女孩的细肩,三个人朝妈妈这边走来。妈妈立即释然,心想儿子在家还时不时脱得赤条条的,怎么可能交女朋友呢?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证明儿子没有开始早恋。一封表达怯怯爱意的信,上课时落到儿子手里被老师发现,是写给班里一女生的。儿子在老师的威胁下不得已做了“犹大”,承认给一个发小当“信使”。结果,被老师以不好好学习调出班相威胁,儿子胆小,不得不夹起尾巴当学生,从此把心里的草刈得干干净净。

儿子的高中生活是封闭式寄宿。妈妈有时到学校看儿子,会捎带看到火辣辣的场面:男孩背着女孩上楼梯,女孩与男孩在运动场的角落拥抱。妈妈告诫儿子:“不准早恋!”儿子的回答很让人放心:“我连功课都忙不过来呢!”

然而,有一次妈妈收拾儿子的衣服,发现衣袋里有封没有署名的信——是一封拒绝信。写得委婉真诚,不似儿子的字迹,语气也不像,很像哪个女生的。妈妈做贼一样看完,又悄悄放回儿子的口袋,心里嘀咕着,是写给儿子的吗?或者儿子又当了“信使”?

过了些日子,妈妈装作不在意地问:“班里有同学恋爱吗?”儿子说:“有啊!”妈妈于是问:“你有没有啊?”儿子滔滔不绝起来:“怎么可能?高中生谈朋友太狭隘了,前途如同飘萍,大家就是一场萍聚……”儿子的大道理比妈妈多。

高考的前一个月,儿子的老师找妈妈谈话,说儿子学习很努力,再鼓把劲儿争取考所好学校。末了,捎带着说了句:“班里有个前三名的女生,他俩关系不错。”妈妈不以为然:“他喜欢跟学习好的同学交往。”的确,儿子从小学就喜欢结交学习好的同学。

儿子没有手机,和妈妈通话总是同一个号码,妈妈就保存了。那天,妈妈想与儿子见面,打那个电话,是一个女生接的。后来,那女生成了妈妈和儿子的“联络员”。

儿子曾告诉妈妈,他在学校认了个姐。他与姐高一同班,高三又分到了一个班。妈妈很没脾气,有些怒其不争:“人家都认妹妹,你怎么认了个姐?”儿子说:“妈妈,学习太紧张了!女同学喜欢倾听,可以帮我解解焦虑!”儿子的成绩高三比高二好,高二比高一强。妈妈也信了。

儿子高考后的暑假,他的一个QQ网友把照片贴在了他的空间。妈妈警告说:“小心啊,网上骗子可多!”儿子哂笑:“妈妈,她该提防的是我,比我小好几岁呢!”妈妈陡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一个亲戚的男孩去世了。男孩婚姻不顺遂,酗酒而殇。妈妈担忧地告诉儿子:“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爱很多次,然而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要做对身体有害的事!”

儿子说:“妈妈,结婚这件事,不过是两个人都想把心思安定下来,给自己找个归宿,哪有什么纯粹的爱情!”一时间,妈妈好像不认识儿子,觉得儿子的心态好老。就算一把年纪的妈妈,仍然觉得婚姻是两个人全心全意的付出。

儿子上大学后,妈妈整理他的高中课本和资料,一个硬壳笔记本从中滑落。打开,是儿子的日记,写了差不多一个学期,为一个女生而写。这是儿子内心深处的部分,是妈妈没有看到的儿子的另一面。儿子还是相信爱情的,他的爱情观并不像自己说的那么老朽。

女生是谁?是常常借给儿子电话的女生吗?是那个“姐”?或者她们是同一个人,又或许谁也不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发生了的都属于过去。

因为,“成长”是一个动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