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35版:时政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这位省劳模决定捐器官 92岁老父支持他的决定 4月18日,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48岁的信阳市某机关干部王立新(化名)与郑州市红十字会签署协议,故去后将捐出自己的全部器官,以回报社会。 自郑州市红十字会从去年9月份开展器官移植捐赠工作至今,已有8人登记捐赠,最小的志愿者年仅10岁。 1985年,21岁的王立新患了血小板减少症,1999年,疾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他没有被病魔吓倒,仅仅住了20多天医院,就回单位工作了。 王立新说:“病没有严重到不能工作的程度,既然在岗位上就要做到最好。” 这些年来,他先后在几个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工作,带着这些落后部门跃升为先进单位,2003年他被评为省劳模。 坐在病床上的王立新一直强调:“其实这不是啥大事儿,只是我最后的贡献方式。” 听说王立新将捐赠自己的器官,他92岁的父亲说:“捐献器官,不仅救人,还能使生命得到延续,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家中其他8个兄妹也都支持他。 据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董秀娟介绍,王立新提出捐献器官的愿望后,医务人员很受感动,并对他做了全面检查,除了造血系统疾病外,其他器官功能都很正常。 “为了捐献器官,王立新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他的病情已有了明显好转。”董秀娟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一个人最少能够捐出一对肾脏、一对眼角膜、肝脏、心脏、肺脏等,能够救不少人的性命。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 记者 邢进 见习记者 施杨 通讯员 陈锦屏/文 记者 张翼飞/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