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荣誉的“最美环卫工”更真实
假如王进文不是清华博士
“送锦旗”
不能沦为有风险的事情
0425dfdf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荣誉的“最美环卫工”更真实

□李英锋(河北)

4月23日,江苏南京一家网站进行了一项调查,内容是“南京‘最美环卫工’沈现台讨要荣誉证书,你怎么看”。事情的起因,是被媒体冠以“最美环卫工”称号的沈现台,向媒体叫屈,讨要荣誉证书。沈现台告诉记者,有人嘲笑他和妻子只做好事没有荣誉称号,因而心理不太平衡。48岁的沈现台是外地到南京务工人员,目前和妻子同在南京市玄武区当环卫工人,两人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从2011年到2012年,沈现台先后向他人献爱心捐款1600元。(4月24日新华网)

笔者对沈现台的做法明确支持。沈现台夫妇收入微薄,却能够拿出一笔对他们而言数目不菲的钱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这份爱心着实难能可贵,值得褒扬。沈现台夫妇完全有资格获得合理适度的荣誉,他们在压力之下索要一纸能够证明自我的荣誉证书并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以“献爱心做好事不是为了荣誉更不是为了奖励”来质疑沈现台的动机,认为沈现台捐款是爱慕虚荣或另有所图。笔者以为,我们大可不必犯“道德洁癖”。如果沈现台真的有一些私心杂念,那么他的捐款行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凿的“回报”预期——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的1600元捐款只换一纸证书,岂不“亏”大了?有功利目的的人会做这种“傻事”吗?显然,这种假设难以站住脚。不管沈现台心中有没有一些“私心杂念”,他献了爱心,积极行动了,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就是光荣的。这一点最重要,因而,我们不应该苛求沈现台做好事的动机。

另外,一个人做好事不是为了荣誉奖励不代表他不应该得到荣誉奖励,献爱心做好事需要激励,合理及时的激励只会给爱心加注能量,只会让爱心更自信。每一次“献爱心”活动,每一件好事,都应该得到对应的激励,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没有得到激励,并因此“心理不平衡”,主动索要荣誉,那不是做好事的人的问题,而是激励机制的问题。

沈现台是受了周围人风凉话的刺激才萌发索要荣誉证书证明自己的想法,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应该坦然看待。其实,就像把单位给的见义勇为奖金留着“自己花”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要荣誉的“最美环卫工”沈现台更真实。做好事的人往往并不“伟大”,更不是道德圣人,他们面对荣誉或奖励的态度或许并不符合完美崇高的道德标准,却是真实的,符合人性,很正常。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