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荣誉的“最美环卫工”更真实
假如王进文不是清华博士
“送锦旗”
不能沦为有风险的事情
0425dfdf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假如王进文不是清华博士

□苑广阔(广西)

两年前,因为致信潍坊市市长许立全,为自家的房屋被拆“讨说法”而一夜成名,两年之后,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的法律维权之路终于看到一线曙光。今年3月,山东省认定他家所在区域征地合法决定的裁决被国务院撤销,王进文收到了盖着国务院大印的行政复议裁决书。(4月24日《京华时报》)

一个普通公民,因为家中的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被强拆,而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现在收到了盖有国务院大印的行政复议裁决书,连一些律师也坦承,这样的事情,十分罕见,几乎没有。以前的行政复议,到了省一级政府,往往就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当事情向着有利于当事人,也是网友和公众所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之所以有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迹象,和当事人清华大学博士生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他为什么没有选择法律渠道去解决问题,反而通过给市长写信的方式,以赢得舆论支持,推动事情的解决?这是很多网友和公众的一个疑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进文从事情开始,就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可是,当他把几乎所有的法律程序都走遍了,还是没有阻止自己家的房子被拆掉。

正是在走投无路之下,王进文才“另辟蹊径”,以给市长写信的方式把事情公开化,以获得舆论的关注和支持。客观而言,如果说当地政府不按法律和程序办事是一种人治的话,那么王进文通过给市长写信谋求事情的解决,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人治。以人治对人治,双方都抛弃了法律,只是抛弃法律的原因大相径庭,当地政府是有法不依,主动规避了法律的约束,以求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而王进文是有法难依,被迫放弃了法律的手段。

问题是,王进文以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生的身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推动了事情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如果被强拆房屋者没有这样的“特殊身份”呢?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下岗工人呢?

即使王进文最后在国务院行政复议裁决书的帮助之下,通过行政复议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这件事也不值得多么高兴。没有真正的依法行政,没有真正的法治拆迁,一个偶然成功的王进文背后,只能是无数个必然失败的王进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