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众嫌土”不是铺张的“挡箭牌”
善政就应释放出善意
0426xfgg
0426ssb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唐春成 图

不能让“标准”差异下去

□特约评论员 徐冰(北京)

4月2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调查报告称,3月份该组织在北京随机购买的4份国际知名品牌“立顿”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中,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均含有被我国农业部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其中,“立顿”铁观音被发现含有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三氯杀螨醇,“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

该报告同时指出,4份样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绿茶和铁观音上的农药残留多达13种,茉莉花茶中含有9种。17种农药残留中的7种,在欧盟尚未批准使用。

“绿色和平”的这份报告一经披露即引起巨大反响。“立顿”这个响亮的品牌对信息的传播显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4月11日,“绿色和平”还曾发布《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吴裕泰、张一元、竹叶青、天福茗茶等9个国内知名品牌都曾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但4月11日的报告却几乎波澜不惊,那些民族品牌的问题,实际借由此次“立顿”事件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坦率而言,在中国目前食品安全的水准下,“立顿”被爆出含有农药残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公众对其的愤怒和惊讶,更多地来自于其国际知名品牌所带来的心理落差。至于那些同样存在问题的民族品牌,公众大体也只能无可无不可,随它去了。所谓稀泥糊不上墙,即便上了墙,也不过还是稀泥一摊。

这样的心理实际就是一种内外有别的判断标准。只是就公众的期许来说,国内食品安全状况的持续恶化,以及看不到切实改善带来的失望和无望,自然加大了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期待。

但现实问题是,商业公司的逻辑注定要落脚到商业环境,说白了,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针对于己不利的负面消息,“立顿”反应倒也迅速。立顿茶生产商联合利华24日发布声明称:“我们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该如何理解这样的声明呢?坦率说,我个人并不认为立顿被检测出农药残留的产品是“安全和合格的”,但在中国目前的国家标准下,它们又的确是“安全和合格的”。

其实不需要多说什么,立顿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从此番“立顿”暴露的问题看,不仅中国标准与欧盟标准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农业部和卫生部的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农业部表示违禁的农药,卫生部却规定了宽松的标准。标准打架,如果是“外战”,尚可以如某些农业专家所说,用所谓的对我们不甚友好的“技术壁垒”来搪塞;但“内战”如此,又该找什么托词呢?

自己国内的标准如此混乱,想让企业生产“安全合格”的产品几乎不可能,因为根本就没有“安全合格”的清晰标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