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众嫌土”不是铺张的“挡箭牌”
善政就应释放出善意
0426xfgg
0426ssb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善政就应释放出善意

善政就应释放出善意

□禾刀(武汉)

一条盲人发的微博引发了很多人的注意。“周云蓬”的微博表示,自己想进入扬州瘦西湖时没有携带证件,为了查验其盲人身份并免票,检票的大姐胡梅要求其摘下墨镜。而周云蓬因为眼睛有缺陷所以不愿摘下墨镜,最终选择了购买全票入园。有关方面表示,就工作程序而言,检票员并没做错。周云蓬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没带证件也有过错。(4月25日《北京晨报》)

景点对盲人免费,这本来是彰显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善政,然而,理想中的善政却没能释放出应有的制度善意,反倒“两败俱伤”。平心而论,无论是盲人还是检票员,都看不出有明显的错误,一方本来就应是制度优惠对象,一方严格依照规定行事。显然,对这起生冷事件,我们不仅仅要反思双方的对错得失,更要反思制度设计是否过于生硬?

也不仅仅是周云蓬,此前不久,有个地方的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车忘带老年证,但老年人的慈祥面孔并未能成为制度的通行证。记得有网民就此感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不知我们该靠什么来证明我们就是自己。

靠证!这是个证件无所不在的时代:计划生育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学生证、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就业证、上岗证、结婚证、老年证……无法知晓我们一个人一辈子到底会有多少证,但每个证件必然代表一种管辖权。虽然近年来从上至下严厉打压“办证经济”空间,但隐藏在证件背后的权力能否“就范”,廉洁服务,很成疑问。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是,一些生活中原本不太起眼的芝麻小事都得找人帮忙,否则,后果很难预料。如此一来,证件到底是规范了权力,还是为权力寻租埋下了伏笔,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另外,由于社会对证件的顶礼膜拜,使得办证经济甚嚣尘上,证件的“敲门砖”作用凸现,像在就业方面,求职者的个人实际能力不及求学经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像周云蓬和那位老年人那样碰上认证不认人的奇怪遭遇,自然见怪不怪。单就文头的这件事来看,无论是苛责周云蓬的个人疏漏,还是检票员太过固执都不近情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彰显制度的善意,这实际有了从制度设计根源上进行深刻反思的必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