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灾难事故现场
官员为何笑靥如花?
围观“官员网上公开财产”
北大非出污泥不染
但也不可能很烂
期待分配改革早日打破僵局
媒体关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围观“官员网上公开财产”
公开财产 陶小莫 图

去年,徐州市贾汪区委区政府交给区纪委和监察局一个课题: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促进贾汪的绿色崛起?

近日,作为一种创新,该区600名科级干部在网上公布了个人财产信息供公众查询。在记者随机查看的100名干部个人公开信息中,申报2至3套住房的只有4人,其余96人的申报内容如出一辙——有住房1套;除工资外,无其他非正当收入。

(8月27日中新网)

这是一场“智慧”的博弈

我们不必怀疑官员的政治觉悟,对于公开财产的规定,虽不会积极响应,但也会尽力配合的。如果拒不公开财产,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就会成为众者矢之的“靶子”,相信没有官员会主动当“靶子”。这时候,我们的官员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了:自己的财产哪些可以公开,哪些不宜示人,还得仔细考量一番。

于是,最终公开出来的财产,都是经过官员们精密“过滤”了的财产,是经得起“阳光”暴晒的“耐热”财产。如工资收入、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公开几次又有何妨?至于那些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以及其他来历不明的收入,当属个人“隐私”,是断然不能拿出来“晒”的;除非组织上有“极大的智慧”查出来;否则,决不能“主动缴械”。

这就要考验纪检监察部门的智慧了。全区这么多的官员,谁公布的财产真实可信,谁公布的财产真假难辨?谁公布的是“庐山真面目”,谁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要对所有官员公布财产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查证,恐怕仅靠监管部门的智慧是难以企及的。

至于公开的财产占官员实际财产的比例是多少,那就考一考公众的智慧了。汪昌莲

“自清式”申报的外界监督效果

有人担心,“自清式”申报是自己报的,官员完全可以通过撒谎进行敷衍和搪塞。

在利害面前,那些贪腐的官员当然会弄虚作假,这是一个必然。但不用担心,更不必因此怀疑“自清式”申报的效果,因为公开意味着信息屏蔽的消除,意味着参照系的获得,在一个公众信息表达渠道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总有人能通过实际情况与申报信息的对比发现问题。

即使熟知内情的下属不举报,认为这和自己没关系,但总是存在一种可能——有人知道实情,有人发现问题,有人进行投诉。

只要这种可能存在,贪腐被发现的风险就存在。乾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